从五行制化角度论述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2019-02-12 06:55:51王红涛赵子苇李艳彦马红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反酸泻心汤胃脘

张 华,王红涛,赵子苇,李艳彦,马红学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晋中030619;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3.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

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因心火亢盛,于内扰乱心神,迫血妄行,而见心烦不安、吐血、衄血,以泻心汤为主方治疗。方中芩连苦寒,泻热燥湿,黄芩归肺、小肠经,黄连归心经,二味相合,令心火之毒从小肠经而泻;大黄泻热通腑,除阳明胃肠血分之热。三味苦寒直折火热之势,令火降而血止,故名“泻心汤”[1]。

仲景于《伤寒论》中运用泻心汤加减治疗太阳病变证之痞证,见于第 149、151、154、155、157、164等数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痞证属无形之邪气壅滞心下,患者自觉心下痞塞满闷,但按之软而无物,不硬不痛。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5方,分别主治太阳病变证之热痞、热痞兼表阳虚、寒热错杂痞、胃虚水气不化致痞、脾胃气虚痞利俱甚等证。方中药味加减,总有黄连、黄芩二味。

那么脾胃病之“痞”为何可以通过“泻心热”来治疗呢?

1 痞证成因与病机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剧增,熬夜、焦虑、精神压力等导致各种疾病蜂拥而至,并逐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脾胃病也不例外。本文所述痞满、反酸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梗阻、慢性胃肠道疾病、消化道术后等,心衰、心律失常及肝胆疾病等也可见“心下痞而按之濡软”的症状,故也可按“痞证”来辨证施治[2]。在祖国医学中,“痞”因于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生理上,肝主疏泄气机,协助脾升胃降,调节脾胃气机顺畅;又可分泌排泄胆汁,帮助水谷运化[3-4]。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脾胃气机逆乱。脾气下陷,则肠鸣、腹泻、痛泻频作;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反酸;脾不升胃不降,气机壅滞中焦,则见胃脘痞闷不舒、胀满疼痛。

2 泻心法的作用机制

痞证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故痞满、反酸等脾胃系疾病多从脾胃及肝论治,行气消痞除满以恢复脾胃升降。如运用六君子汤、枳术丸等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运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疏肝理气、宽中除满,肝气调达舒畅,则可疏通脾胃之壅滞,促进脾胃病痊愈。此外,痞之所成,可偏寒偏热,夹痰夹湿,兼虚兼实,故治疗上还需配伍温阳、补虚、清热、化痰、除湿之品。

五行生克的变化存在于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这种制化关系是自然界维持平衡协调的基本规律。《类经图翼》有云:“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素问·六微旨大论》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5]。在人身这一小天地中,治“痞”虽不离肝胆、脾胃,但调肝气之郁滞不畅,亦与治心密不可分。五行理论中,肝属木,心属火,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子。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金匮钩玄·卷一·火》中有言:“气有余便是火”[6]。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可郁而化热成火。脾胃之气本已壅滞而见痞满,肝郁化热犯胃,则胃气上逆,可见反酸甚至呕吐。

《难经·六十九难》中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一论,据五行制化理论,除肝郁之热亦不离“泻心”之法。“泻心治脾胃”实为“泻心而治肝之郁热”,是“实则泻其子”五行制化理论的临床运用。临床对于肝气郁滞欲化热者,可予黄连、黄芩、栀子、莲子、牡丹皮之属以泻心火,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削弱肝郁化热之趋势,同时予以合欢皮、首乌藤、石菖蒲等药养心安神,以防心神妄动而被伤。肝气得舒,无犯胃气,则痞满、反酸等脾胃之症可愈;且芩连苦寒,兼能清热燥湿,以药草之力除中土之湿,以减轻肝木疏脾土的负担。

3 医案举隅

刘某某,男,45岁,2018-8-15初诊。主诉:间断胃脘部胀满不适5年余,加重2月。患者诉5年前食凉后出现胃脘部胀满,无明显疼痛,伴反酸烧心,烦躁,自服保和丸、吗丁啉等,症状时轻时重。2月前因工作压力上述症状加重,伴口苦口臭,纳少,眠差,入睡困难,需服用安定,精神差,小便可,大便稀,日1~2次。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数稍濡。西医考虑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为反酸,证属寒热错杂,肝胃不和。治法:平调寒热,疏肝和胃,降逆制酸。处方:姜半夏 12 g,干姜 6 g,黄芩 9 g,黄连 6 g,党参 12 g,炙甘草 6 g,柴胡 10 g,白芍 12 g,麸炒枳实10 g,陈皮12 g,浙贝母15 g,制吴茱萸3 g,海螵蛸30 g。1日1剂,早晚分服,共6剂。并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枳术宽中胶囊及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嘱其平素注意少食多餐,饭后不要即刻平躺,控制情绪,夜卧垫高上背部。

9月12日复诊,患者诉胃脘胀满、反酸等症状较前好转,口苦减轻,睡眠仍不甚佳,入睡困难,偶有心胸烦躁。于上方减去浙贝母、海螵蛸,黄芩加至12 g,黄连加至9 g,再加牡丹皮12 g,酸枣仁20 g。继服3 w后随访,口苦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安定服用次数明显减少,嘱其注意改变生活习惯,调节情绪。

按语:患者以胃脘部胀满不适为主诉,伴见反酸烧心,属于中医“反酸”范畴,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四诊合参,辨证属寒热错杂,肝胃不和,治疗当以平调寒热、疏肝和胃、降逆制酸为主。上方为导师多年对此类疾病的经验方,为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左金丸、乌贝散数方相合而来,方兼健脾燥湿清热之功。方中芩连的使用实为泻心火以调肝之郁热,使肝气不致郁阻上逆。患者复诊时仍有口苦、烦躁、眠差等不适,芩连加量,并予牡丹皮、酸枣仁以泻心火、养心安神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睡眠改善。此实为泻心法在脾胃病中运用的效案之一。

4 小结

临证运用“泻心”之法治脾胃病,需要谨慎审察辨别,切不可滥用。“泻心”以助调肝,进而治疗脾胃疾病,需辨明其为肝气犯胃、郁久化火的实证方可运用,方剂组成原则君臣佐使,“泻心”药味的使用应处于“佐药”之位。若兼有脏腑不足偏虚者,需兼补其虚,不可一味攻伐戕伤正气;兼有痰饮为患者,亦须佐以健脾渗湿化痰之品。

猜你喜欢
反酸泻心汤胃脘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6:56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科教新报(2021年50期)2021-01-06 17:47:35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14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爱你(2016年24期)2016-04-11 08:12:12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