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德 李衍颖 张兵
(盐边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盐边 617100)
盐边县地处四川西南部,全县幅员面积3269km2,辖4个镇12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7个。蚕桑涉及11个乡(镇)、82个村、2万余农户。盐边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优质桑果、优质蚕茧的独特优势:一是上市早。盐边桑果3月底4月初上市,春茧4月底5月初上市。二是质量优。盐边桑果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9%,品质优、口感好,全县生产的优质蚕茧70%可缫制5A级以上生丝。三是效益高。上市早、质量优的盐边桑果、蚕茧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盐边县立足自然资源,利用果叶兼用优势,在发展传统蚕桑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桑果产业,现有果叶兼用桑面积5000hm2(7.5万亩)。2017年,全县桑园面积6700hm2(10.1万亩),产桑椹 3.5 万 t,蚕茧 3000t,生丝 150t,蚕丝被4000条,蚕业综合产值4.15亿元。2018年桑椹产量5万t,产值1.8亿元,户均收入900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我们主要做法是:
产业发展的优势,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盐边县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盐边县蚕桑产业发展办公室,。二是连续编制了六个《盐边县蚕桑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三是县委出台了《关于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组织群众,发展产业,做强品牌,对接市场”的工作举措。
一是高标准建设示范园。结合2014年、2016年省蚕桑产业发展项目,按照“6215”、“6224”、“552”栽植模式,全县新建成了1600hm2(2.4万亩)高标准桑园。同时,在永兴镇、渔门镇和国胜乡先后建设3个标准化果叶兼用桑示范园。二是指导农户建基地。我县蚕桑(含桑果)亩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农户栽桑养蚕、栽桑卖果积极性高,技术部门指导农户按照要求建设蚕桑基地。三是优化桑树品种结构。全县桑品种以云桑二号为主,改变桑树剪伐方式,既可实现桑果鲜销、桑叶养蚕、果叶兼用,近年来引进无核大十、蜀椹1号、台湾果桑等品种,优化了桑果品种结构。
“盐边桑蚕茧”“盐边桑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盐边县2016年4月被中国蚕学会命名为“中国果桑之乡”,盐边县红桑果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成为攀枝花市第一家桑椹干水果制品获证专合社。“黑金椹”鲜桑果、桑果干、桑果脯分别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18年6月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桑椹取得有机转换证证书。
积极组织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四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黑金椹阳光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攀枝花市誉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盐边县红桑果专业合作社等蚕桑专合组织参加西部博览会、全国农洽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展示蚕茧、生丝,以及盐边桑椹干、桑椹膏、桑椹果酒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盐边桑椹”“盐边蚕茧”的知名度。
一是积极开展桑果初加工。随着全县桑园面积的增大,桑果产量逐年增加,桑果部分鲜销,部分加工成桑椹干,有效地缓解了鲜果销售压力。目前,全县全县有烘烤房240余家,年烘烤干桑果5000t。另外,一部分鲜桑椹熬制成桑椹膏。二是积极开展桑果深加工。成功引进攀枝花四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嘿圣·桑椹黑酒”,年生产5000t桑椹黑酒。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宝桑园”桑椹红酒、桑果汁。三是积极开展茧丝加工。全县建有4组2000绪缫丝能力,年实现茧丝加工产值1.2亿元。
以全市“康养+农业”、农旅融合为载体,结合盐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依托优质蚕桑、特色水果、早春蔬菜和畜牧等,创新赏花摘果、乡村美食、康体健身、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模式,夯实康养产业基础,形成了“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县将以“一个核心、两个转变、三个提升”作为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扶持,以特色蚕桑、优质蚕茧、桑椹、蚕桑资源为重点,抓好现代川桑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把川桑产业打造成为盐边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