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2-12 00:19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5000郭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满意度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5000)郭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45~75岁,平均(59.74±3.80)岁;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2~67岁,平均(37.53±4.71)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首先,入院后为患者安排良好的住院环境,并为其介绍科室环境、医院环境,确保病房整洁、床上用品卫生。依据患者病情指导其采用合适方式进行喂食和休息,调整适当高度减少呛咳发生。叮嘱患者改变体位,确保全身血液流通,减少局部受压。采用翻身和拍背的方式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观察组不仅进行基础性的常规护理也及早进行康复护理。首先14d之内予以康复训练,并保证每天1~2次的训练,时间控制在50min,每周至少5次,治疗时间1个月。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焦虑和恐惧症状。患者于卧床期进行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并进行肢体摆放,每2h变换一次体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肢体摆放,注意抬高肘、肩、脚踝等部位,确保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性。早期训练可进行被动运动,为患者按摩肢体,通过轻缓、有节奏的按摩放松肌肉群;可进行主动运动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握拳、扩胸、屈伸等运动;可坐立时则进行坐位训练,由半坐开始,逐步延长时间和角度,最后于床边进行坐卧训练。坐下时保证提腿踏步,也可进行患侧下肢以及双下肢蹬原木训练;进行站立活动以及平衡训练,主要为双脚后移、身体前倾,双膝迁移站立。站立角度逐步增加,逐步进行扶持站立以及徒手站立。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Fugl-Meyer(肢体运动评分),其中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越强,恢复状况越好。且分析ADL(日常活动能力),其中共30项,每项0~3分,转化为百分制计算,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统计表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护理满意度可以用%形式表示,用X2检验;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能力主要用(±s)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以t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运动能力 护理前两组运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肢功能评分(82.61±1.94)、生活能力评分(81.34±2.09)均优于对照组(72.62±2.16)、(71.29±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73%高于对照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会由于体位、肢体摆放困难出现肢体痉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因此在护理中要重视肢体摆放问题。在康复护理中,首先重视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和肢体护理,并为其进行肢体按摩。通过被动运动和翻身,摆放肢体等方式减少肢体痉挛以及活动能力受限[1]。在进行前期康复时,患者出现运动能力时即进行床上运动。通过深呼吸训练恢复呼吸功能牵动肺部肌肉;通过握拳运动提升患者手部运动能力。在设计各种运动时,均于最早时间,且以患者最大承受能力为标准[2]。在为患者按摩过程中,不仅可起到方式肌肉的方式也可促使全身放松。进行坐位训练为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步骤,通过此种训练可锻炼腰部肌肉能力。通过踏步以及下肢运动的方式恢复肢体运动能力。在进行锻炼时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并可进行站立训练,为之后的功能恢复打下基础。最终为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引导患者恢复肢体运动能力。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后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73%高于对照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受到患者认可,有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恢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得到患者认可,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