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运动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11 13:08张胜男许萍毕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4期
关键词:运动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

张胜男 许萍 毕军

[摘要]目的 探討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运动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揿针压埋彭氏眼穴。比较两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揿针;彭氏眼穴;缺血性脑卒中;运动疗法;偏瘫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2(a)-0140-043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umbtack needle embedded in Peng′s eye points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in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ZHANG Sheng-nan   XU Ping  BI Jun   SONG Qi   WU Long-hai   ZHAO Ying-yi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alian Cent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1160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umbtack needle embedded in Peng′s eye points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in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Routine basic treatment was used in both groups, and exercise therapy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and sputum needle to embed Peng′s eye points. Simplified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s, daily living ability (ADL) scor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nd ADL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putu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eng′s eye points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treat the limb dys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ischemic stroke, improve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umbtack needle; Peng′s eye points; Ischemic stroke; Exercise therapy; Hemiplegia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其发病急,致残率与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根据病理基础,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85%[2]。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国家对该病的诊治极为重视[3]。彭氏眼针作为微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已有50余年,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治疗脑卒中的特色疗法[4]。针刺彭氏眼穴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在眼针即刻效应的基础上叠加现代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带针运动的过程中对针具要求严格,过长的针柄和针身在康复训练时易出现剐蹭,损伤眼睛周围组织,对患者康复不利,同时影响这项技术的普及使用。本研究采用新型清铃揿针代替传统针具压埋彭氏眼穴,对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探讨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运动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9~81岁,平均(66.90±11.39)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8~84岁,平均(66.53±10.9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西医学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者。①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②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③排除血管性病因;④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中医诊断: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①临床主症为半身不遂,或有神识昏蒙,失语或言语謇涩,口舌歪斜,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②次症为眩晕,头痛,瞳神变化,饮水呛咳,共济失调等;③起病方式多较急,常有诱因,且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数>40岁。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神经缺损症状不再进展>72 h者;③年龄45~85岁,且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脑梗死或腔隙性梗死,有肢体功能障碍者;④首次发病,病程3个月以内,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听理解障碍,能配合训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準:①眼部疾患及眼睑肥厚者;②合并较严重认知障碍及完全性失语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合并心、肝、肾、血液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有精神病病史者。

1.4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康复科常规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细胞,调控血糖、血脂、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弛缓阶段:良肢位摆放,患肢各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OM)、进行翻身训练、下肢控制训练、仰卧到坐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患肢持重训练和电动斜床站立;②痉挛阶段:起坐训练、站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跪位训练、上下台阶训练、上肢运动控制训练、行走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③恢复阶段:改善步态训练、作业疗法训练。1次/d,每次治疗持续45 min。每周治疗5 d,疗程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压埋彭氏眼穴法治疗。埋针取穴以《中华眼针》[7]为标准,取双侧眼穴的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眼穴埋针操作:在对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 mm处局部消毒皮肤,取直径0.2 mm,长度0.6 mm的清铃揿针贴埋穴位。嘱其每天于康复训练前按压埋针眼穴至有胀感为宜,带针两天后揭除埋针。留针期间行运动疗法1次/d,每次治疗45 min,方法同对照组。每周治疗5 d,疗程4周。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ADL评分的测评并记录(记录者为同一医师)。①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0~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00分为运动功能正常[8]。②ADL评分包括10项检查内容,有0、5、10、15分4种不同的积分标准,总分为0~100分,0分表示ADL完全依赖;0~39分者有ADL功能重度损害;40~60分者有ADL功能中度损害;61~99分者有ADL功能轻度损害;100分表示ADL正常[9]。③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的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其病位在腦,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因肝肾之阴下虚,则肝阳易于上亢,附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血脉瘀滞,气血不能濡养机体,则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11]。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学院已故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诊治经验,以祖国医学五轮八廓、阴阳八卦和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针刺眶缘附近特定穴以治疗周身疾病的一种为针疗法[12]。早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提示眼与经络、五脏六腑之间是互相连通的,当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时,可在眼部相应的反应区发生变化,指导辨证施治,即“眼络于脑,通调脏腑”[13]。根据眼针取穴原则,脑卒中以肝肾亏虚为病理基础,故取肝区、肾区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取上焦区、下焦区疏通经络,通调上、下肢经络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4]。眼针取穴精简,针刺浅,患者痛苦少,配合度高,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眼针疗法与传统针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携针活动,并且大量文献资料报道,针刺彭氏眼穴可改善脑血流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元缺血性损害,缓解脑血管痉挛,促进脑血管侧支及早建立[15],与康复训练结合,加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随着现代康复治疗的发展,患者在接受运动疗法时不只是单纯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和带针步行训练,会有更多体位改变下的训练,如翻身坐起、膝手跪位下的平衡训练、悬吊训练、接抛球训练等,这种情况下寻找安全有效的针具来替代传统针灸针,才能让眼针疗法更好的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本研究在眼针理论指导下,使用新型清铃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清铃揿针针体纤细,针尖为改良型松叶状针尖,刺入时无创痛感。L形针体嵌入丙烯酸树脂体并和特殊胶布粘结成一个平面,不会造成局部压迫损害,不易脱落。胶布选用无致敏性、透气良好、舒适、防水、美观的微孔无纺胶布,不影响皮肤的伸缩性和人体运动,取用方便。在进入人体时,针刺感轻,刚埋入时针感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间断按压,逐渐产生酸胀感,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新型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加快恢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东庆,李淑景,王玉春,等.早期康复治疗在ICU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2):171-173.

[2]樊文香.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8,49(6):751-759.

[3]朱海杰,龚丽君,严浩硕,等.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肉功能表面肌电图评价[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4):401-403,408.

[4]杨晶晶,周雪梅,甄希成.眼针治疗卒中后痉挛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2):104-106.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6]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7]田维柱.中华眼针[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8:78-85.

[8]黄佳,陈洪沛,郭敏,等.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20-122.

[9]沈芳,刘虎,顾旭东,等.动作观察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3):184-188.

[10]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1.

[11]兰树华.中医五脏辨证论治中风病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8,16(12):1675-1679.

[12]姜润哲.眼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

[13]高广江,海英,汪振宇,等.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84-186.

[14]胡小东,王鹏琴.眼体针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4-26.

[15]赵志芬,吴凯旋.眼针配合阴阳经取穴针刺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3):494-496.

(收稿日期:2019-06-13  本文编辑:刘克明)

猜你喜欢
运动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中医推拿与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漫画
“运动疗法”控制糖尿病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