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琳 颜鹤
摘 要: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简单的移植西方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不能解决自身问题的,所以本土化发展改革是必然趋势。文章将针对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心理学的教育价值,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思考研究
现代社会,风云变幻,人们除了享受快速变革带来的便利之外,也感受到了很多困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困惑则有可能演变出更严重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心理平衡,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但是有些理论和实践并不具有普适性,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革。
一、积极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概念解析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解析
积极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末,以《积极心理学导论》的发表为标志,形成了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不同,倡导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人类固有的建设性力量,关注健康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弥补了心理学中的不足之处,在培育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概念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依据学生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心理学教育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矫正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综合考量我国的历史变迁、社会文明、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找到一种确实可行的教育方式,避免生搬硬套导致教育理论水土不服、教育目标难以实现,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1]。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价值
(一)有效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发展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雏形,通常以这些形式存在于各种学校中,但是心理教育从本质上不同于心理咨询,更注重教育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成长,所以不能将心理咨询的原则移植到专业教育领域。作为一个教育类型,改善和提升人们的心理机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按照教育三要素理论,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是由教育工作者、教育接受者、教育影响因素共同组成的教学实践,只有双方在同一个语境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领会思想意图,维护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十分必要,有利于专业教育体系的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改善东西方文化融合问题
东西方交流一直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西方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展开交流合作,但是文化差异仍然是阻碍双方深入合作的主要因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们最重要的属性,而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产生的,所以心理健康必然会受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不同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西方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心理需求,所以照搬、照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不能解决东方人的心理问题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建立符合自身心理特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改善了东西方文化融合困难的问题,促进東西方教育工作相互协作、共同成长[2]。
(三)及时解决人们现实生活的心理障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急速的社会变革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比如,抑郁症患者的逐年增加,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有的演变成极端事件,有的努力压制、消极应对。心理咨询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大多数人能够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拥有一定的缓解或治疗渠道,而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传统观念中,心理不健康被当作是软弱无能的耻辱表现,人们并不能针对自身心理问题科学有效应对,严重影响着正常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发展能够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灵活处理心理疾病,创造出适合自己的预防和解决体系。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有效策略
(一) 提升本土化认识水平,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
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相对完善,所以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时可以积极采用拿来主义,借鉴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这样可以在探索中降低试错成本,但是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良,实现西为中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升本土化认识水平,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分析现代人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素质,积极构建符合心理健康规律的本土化发展理论体系,并且在具体实施路径、技术方法运用、基本内容构建等方面都要体现本土化的思想和要求[3]。
(二)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可以说举世瞩目,我国的文化宝藏和价值观念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借鉴的典范,这也是汉文化迅猛崛起的原因。在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利用各种思想流派塑造、净化、洗涤人们的心灵,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另外,人们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功效研究,忽视了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人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对生活困惑时产生的,受制于部分不健康理念的影响,因此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纳和吸收社会主流思想,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时代特色。
(三)培养专业教育人员,全面提升从业队伍综合素质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必须配备专业人才。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很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高,而且更加注重西方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关注度不够,所以必须全面提升教育团队的综合素质。首先,完善资格认定和审查制度,严把专业关,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必须获取相关资质认定后才能上岗,提升行业专业标准。其次,加强教育培训,实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同时加强实践技能考核,通过模拟方式检验教育人员的实际能力。另外,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相关院校应该积极调整培养理念和专业內容,适当增加本土文化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中国人心理的专业人才。
(四)掌握教育对象多元化需求,开发本土化心理测量工具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适用性问题,而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社会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比如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认知水平不同,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因此必须很好的掌握教育对象的多元化需求,才能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效果。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测量工具的配合,我国依然沿用西方国家的量表,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必须加快心理健康评价测量体系的建设,开展跨地区的研究合作,在了解教育对象的同时,完成心理测量工具的本土化修正[4]。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解读了积极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从树立本土意识、构建本土理论、挖掘传统文化、弘扬普世价值、专业人员培养、测量工具开发等角度出发,研究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策略。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进程,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3):75-79.
[2] 么洪福,王晓雯,刘娟,等.积极心理学在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17(16):37-41.
[3] 杨艳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咨询的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06):79-83.
[4] 朱其志,倪涵,涂冬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80-81.
基金项目:贵州商学院徐爱琳院级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编号:2018YJSK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