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欢 刘玉梅 陶花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重发展轻教育、党建工作队伍薄弱、教育形式单一枯燥等问题,高校应当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正确应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困境,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探索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路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对培养当代青年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2]。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中的先锋榜样,应该发挥好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任务。正确应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困境,不断探索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有效路径,已成为高校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面临的困境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前紧后松的情况,机械地按制度和流程来培养,缺少对党组织发展对象的各阶段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党建工作队伍师资薄弱,缺乏对党组织发展对象的培养平台的搭建等困境。
(一)存在“重党员发展、轻党员教育”的失衡现象
十八大以来,全国发展党员工作进入新阶段,开始由“规模建党”向“质量建党”转变。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3]。高校学生党支部对拟发展对象在入党前考核严谨,认真落实培养、预审、公示、谈话、审批和接收、转正等程序及要求,严格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但是对于入党后继续教育和培养缺乏,管理上松懈,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党员放任自流,对自身要求不高,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整体影响力不明显,关键时候没有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但是在评奖评优时争先恐后,个别党员甚至出现了为了个人利益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薄弱,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培训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统筹院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组织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干部等组成[4]。大学生党员的集中学习和日常培养主要由学生工作队伍的书记和辅导员完成,往往他们又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任务繁多,党建工作力量配置不足,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党员教育工作。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不符合当代大学生青年的特点
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满足于被动根据上级安排形式化地开展程序性的工作,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和创新,没有准确把握“95后”、“0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于党员培养和继续教育形式枯燥,内容守旧,对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各个阶段缺乏递进性、层次性,区分不明显,学习教育“一锅炖”。
二、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党员的有效路径
(一)制定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各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方案
建立健全多渠道分层次的党员继续教育和培养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性教育,构建实践锻炼体系。制定可操作化的规范化制度,培育出党员继续教育规范化的党建品牌机制,向上引领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向下托底打造接地气的品牌项目。
搭建党建学习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已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与人交流及获取信息的普遍方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官Q、易班开设党建专栏,同时官网设置相应的版块,打造矩阵式宣传学习模式,创建网上党校园地、党校、论坛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搭建党建学习版块,日常组织学习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学习经典书目,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开展调研,积极推荐书目,引导大学生党员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促进反思,指导实践;设立知识问答题库,每日一练,组织知识竞赛等;搭建更为广泛的继续教育学习交流平台,学为基,思促学,专题学习后组织大学生党员分享学习心得,鼓励投稿推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促进党员相互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开发精品的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报告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主题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需要,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大学生党员能力素养,磨炼党性的重要机遇。坚持主题教育同党员培养结合起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结合起来。
推动微党课常态化。在继续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大学生群体,丰富党组织生活内容,创新形式,推动微党课常态化。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状况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品味。邀请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包括优秀的学生党员代表,录制微党课,打造空中课堂,突破时空限制,促进自主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新媒体智慧课堂的模式。同时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党课教师参加“微党课”赛课活动,邀请党建教育領域的专家领导听课评课,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激发热情,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建工作队伍。党建工作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承担者和实践者,对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有重要影响。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应积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定期开展专业的、系统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党性意识,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党员提供师资保障。
(二)深入开展“学生党员先进性提升行动”,增强大学生党员身份自我意识,搭建大学生党员实践平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学生群体中不少人都认为大学生入党是自我优秀的体现或者给考研考公求职加分的砝码,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认同感不足,党员身份模糊,没有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甚至在学业上出现滑坡退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缺乏自觉和担当,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了增强大学生党员身份自我意识,激发大学生党员发挥影响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所属单位积极部署,深入开展“学生党员先进性提升行动”。
“学生党员先进性提升行动”以党员教育“四个同心圆工程”,即“党员‘三个一责任工程”、“党员导学工程”、“党员政治责任田工程”和“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五十小时志愿服务制度”为载体,以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动作用、树立先进典型为目标,开展“优秀学生共产党员”和“先进学生党支部”的评选活动,全面展开“学生党员先进性提升行动”。
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申请入党之初开始抓好身份意识教育,到积极分子培养和教育,党员预备期和转正后的继续教育,各阶段强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让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扎根,坚定地朝着伟大理想前进。笔者所在单位实施的“学生党员红领计划”,以“学生党员红领计划书”为目标导向,坚持每学年进行“学生党员红领计划”民主评议会,听取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科创竞赛、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汇报与总结,对学生党员进行测评考核。
亮身份,树形象,强化学生党员党性意识。设置学生党员模范宿舍,悬挂流动红旗或标识。设置共产党员岗位标志,佩戴党徽,明确党员身份,加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潜在的激励和鞭策。
搭建大学生党员实践平台,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自我意识,最有效的是用好社会实践教育,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和志愿服务锻炼平台,感知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五十小时志愿服务制度”要求每学年每位学生党员须完成不少于5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打造学生党员品牌形象。笔者所属的学生党支部以积极开拓校内外资源,联合青橙志愿者协会开展地铁值班、利济巷慰安妇旧址陈列馆志愿讲解,着重培养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引導他们树立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推进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党员培养工程。
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5]。重温先进典型,学习张富清、黄文秀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寻找身边的典型,通过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其他学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和带领广大学生为推动形成优良党风、校风、学风做贡献。
三、结语
从党员发展的源头开始抓起,以强化拟发展对象学习、服务、创新意识为抓手,提升拟发展对象全面素质为目标,根据拟发展对象的特点和特长打造相应实践平台,既能保证后期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又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18 日.
[2] 冯培.筑牢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01.
[3] 中共教育部党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教党(2017)8号,2017年2月28日.
[4] 习近平.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M].《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 2005年4月27日.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8SJSZ692。
作者简介:吉欢(1981.05- ),女,硕士,党群工作部部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学;刘玉梅(1984.08- ),女,硕士,辅导员,讲师,思想政治教育;陶花(1979.09- ),女,硕士,招生处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