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背景下地方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9-02-11 13:06胡阳李林芝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国标独立学院

胡阳 李林芝

摘 要: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簡称国标),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万多个专业点,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长陈宝生说过“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有了标准才能有遵循,才能有衡量的依据,专业的教学标准非常重要。《国标》的发布给各个高校提供了专业建设的依据、人才培养的标准,对于占我国高等教育相当比重的独立学院也不例外。文章对《国标》背景下地方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思考

一、从《国标》看专业建设

《国标》对各专业在“专业概述、专业适用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附录”八个方面进行了要求,文章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才培养

(1)培养目标

《国标》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如下:①侧重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与法律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终身学习与终身拓展;②符合学校定位;③要体现专业点与支撑学科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④明确学生就业领域、从事工作及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2)培养规格

《国标》在学制、学位、学分与学时方面有较明确的要求,各学校根据专业不同可自行设置。在人才要求方面对文科专业提出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要求,对工科类专业提出了“思想政治和德育、业务(知识、素质、能力)、体育”培养要求。

(3)课程体系

《国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也不尽相同,可总结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选修课程)”,另外《国标》规定了一部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或提供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选例及实践教学的安排,在不同专业的规定不尽相同。

(二)师资队伍

《国标》对于各专业规定最低的师资数量要求,最低生师比要求,最低的硕博学历教师比例,最低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部分专业还规定了教师的专业背景、行业背景等。

(三)教学条件

《国标》对于教学条件的规定基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主要涉及图书与信息资源、实验室、实习基地、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有的专业在基础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室、实验员队伍方面也有明确要求。在教学经费投入方面,不同专业规定也不一样,有些规定了年生均教学费用投入不低于学费收入的25%,有的规定不低于学校自定的最低标准,有的要求符合国家规定,有的要求年生均最低投入费用从1000到1500元不等。

二、地方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独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从数量、学生人数、专业设置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人才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部分独立学院已转设成功,还有一部分办学颇具特色,但多数独立学院面临着办学资源缺乏、没有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对于地方独立学院尤为明显。

(一)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

我国的独立学院基本都从“校中校”发展而来,办学方向、定位基本与母体学校一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就显得越来越模糊。办学定位的模糊直接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培样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具备何种特色与竞争力这个根本问题往往被忽视,最终导致无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竞争力缺失。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优势专业

地方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往往直接复制母体学校专业设置,从办学规模、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看,这种方式不合理。专业设置陈旧、规模有限、成本高、效益及效率低下,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陈旧的专业设置也与市场的发展与需求脱节,导致学校专业没有优势缺乏特色。有的学校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专业的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不足,毕业生就业服务地方经济较少,这就难以体现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主动对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方面,有些地方独立学院又显得反应迟钝。

(三)资源匮乏,对专业支撑不足

从专业建设本身看,我国多数地方独立学院的办学资源显得较为匮乏,有些借用“母体学校”的尚能支撑,有些独立出来尚未完成转型的显得颇为尴尬,有些学校连基础实验室都捉襟见肘,加之办学稳定性、薪酬、福利等问题导致师资的流失,使得这一类学校疲于应付多专业庞大的基本教学任务,更不用提专业发展与专业特色。

(四)课程建设滞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课程建设也是地方独立学院发展的一块短板,各类资源匮乏、师资流动率高且不足,优质资源缺失,办学经验不足就使得这类学校在课程建设上显得滞后,课程规范性较差、教学方法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不足。

三、地方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建议

地方独立学院一方面要面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旧账”,在《国标》发布后,又产生对标实现专业达标的“新账”。国家对高等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对各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指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打造新的专业成已大势所趋。新的形势下,地方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

地方独立院校扎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地方院校的使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培养的人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专业设置应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以实现专业设置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结果有效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城市、产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校应不断优化自身专业结构,提炼、培育并大力推进优势专业建设,从“多办”转到“精办”和“办精”,努力培育独立院校自己的“金专”、“特专”,以“金专”、“特专”提升招生竞争力。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國标》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明确要求,这给地方独立学院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明确的对标依据,尤其在总学分量及学分结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各独立学院应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国标要求。

(三)加大教学投入力度,硬件先行达标

硬件建设是办学条件的一项基础,地方独立学院既要看到全校的“总盘子”,也要看到专业建设的分项,既要考虑合格评估,也要谋划专业达标与特色专业建设。硬件建设应该是先行解决的问题,按照《国标》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统一规划、分批建设,逐步实现从满足合格评估到实现教学条件达标再到有效支撑特色专业建设。

(四)循序渐进开展师资引进,逐步达标

师资问题对地方独立学院而言较为突出,招聘教师难,招聘好的教师更难,引进高职称的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师资引进与发展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涉及多种因素。如果师资引进及发展规划与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不匹配,那么可能造成师资结构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地方独立学院应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师资引进及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师资力量从满足教学需要到符合评估要求,最终实现师资达标。这一点上,独立学院在满足教学的前提下应对优势专业加大投入力度。

(五)大力推进课程建设,用“金课”支撑“金专”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提出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吴岩司长对“金课”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是对“金专”的有效支撑,地方独立学院的课程建设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坚持课程达标建设与优质课程建设同步进行;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为依据,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三是坚持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以教师教学能力、责任心提升为抓手,以先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为重点,杜绝以生源质量差、学生底子薄为理由不潜心育人的行为;四是不断提炼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不断优化这些课程的内容,使之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五是坚持协同育人,统一思想,让学生回归刻苦读书学习的本分,要对学生有高标准、严要求。

《国标》的发布为我国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是全国高校应兜住的“底线”。对于地方独立学院而言,专业建设的路漫长而紧迫,各高校应《国标》为依据,以产出为导向,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合理地设置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各类教学要素投入规划,统筹推进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及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学校办学合格、专业达标,进一步打造属于地方独立学院的“金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作者简介:胡阳(1984- ),男,湖北襄阳人,现任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专业方向为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国标独立学院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
山西老陈醋有了新国标 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