偰永梅,史雅芸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手术室,江苏溧阳 213300)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而多数患者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即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从而促进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以及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更好、更快地恢复[1]。临床实践表明,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效果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空气洁净度以及相关无菌操作等。护理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两者相互配合,但由于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增加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该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0例患者,纳入标准:(1)下肢骨折的患者;(2)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无肝脏、心脏以及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4)意识清晰,并且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非下肢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处骨折的患者;(2)肝脏、心脏或肾脏等重要器官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3)患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或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实验组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有6例,年龄为18~80岁,平均年龄为(43.5±8.7)岁;其中股骨骨折的患者有4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有10例,足部骨折的患者有4例,髌骨骨折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有7例,年龄为19~82岁,平均年龄为(49.3±8.2)岁;其中股骨骨折的患者有4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有10例,足部骨折的患者有4例,髌骨骨折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取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患者资料及相关手术用品核对、饮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术前健康宣教、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专门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小组:即成立以手术室护士长为组长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小组,主要对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手术过程中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小组成员的岗位职责以及排班等进行监督、管理,并不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2];(2)手术室环境管理:手术室环境对手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手术室应加强对环境的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主要包括空气、物品等的消毒,常见的措施有使用内外交换车、手术室湿式打扫打扫及地面保护等;此外,还应积极完善手术室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进行落实;(3)物品管理:手术室内物品应实行专人管理——所有物品应归类存放,并定期对物品的日期、外包装等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过期或变质物品,应及时予以更换;如果发现有空缺的物品,应及时进行补缺。此外,还应对手术室相关机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完善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和物品登记,外来厂家器械的管理,从而提高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规范性[3];(4)明确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职责:①巡回护士:巡回护士的职责包括术前查看手术间温湿度,清点手术所需物品及厂家器械、连接好各种连线并调节好功率、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进行配合、密切关注患者各种生命体征,如血氧、血压、体温等,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②器械护士:器械护士的职责包括术前严格洗手并检查手术所需物品及器械是否准备完善、整理器械台、术中及时回收用过的器械并进行清理、术后清点手术物品及器械,防止其遗留在患者体内等。
按照上述护理方法,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从而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其中护理差错事件包括仪器准备不全、手术室消毒不合格、手术排序错误及切口管理不当等;护理质量则是通过医院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考核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器械护理配合能力、巡回护士配合能力、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完善以及消毒隔离技术5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在0~1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该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0分,回收40分,试卷回收率100%。
及时统计并记录护理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数据,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上述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0.0%,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5),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通过上述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各项内容如器械护士的配合、巡回护士的配合、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完好以及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比较分析[(±s),分]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比较分析[(±s),分]
组别器械护士配合能力巡回护士配合能力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完好消毒隔离技术实验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9.43±0.31 8.59±0.80 5.844<0.05 9.24±0.52 8.86±0.63 3.046<0.05 8.81±1.15 8.05±1.92 2.152<0.05 8.26±1.13 7.63±1.65 2.297<0.05 9.08±0.56 8.62±0.95 2.604<0.0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直接暴力或是间接暴力导致,手术治疗是临床上下肢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手术室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环节和操作复杂,因此给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科学程序化的原则下,将护理管理过程精细化,从而提高护理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手术室医护人员、环境以及手术所需物品及器械等方面,如成立专门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小组、手术室环境管理、手术过程所需物品及器械的管理以及明确不同岗位(如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护理人员的职责等。
在该研究中,通过上述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0.0%,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5);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各项内容如器械护士的配合、巡回护士的配合、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完好以及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可认为,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应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并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