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遂平仁安医院(463100)赵俊霞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18例HCH患者(2016年9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分为两组,各59例。观察组男28例,女31例,年龄42~71岁,平均(61.02±4.11)岁;出血量27~68ml,平均(45.57±8.11)ml。对照组男29例,女30例,年龄43~73岁,平均(62.41±4.24)岁;出血量26~69ml,平均(46.12±8.23)ml。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入组条件 纳入标准: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符合HCH临床诊断标准[1];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有颅内出血或脑梗塞史;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有精神疾病史或病前存在认知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患者与家属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加强术后各项指标监测,制定常见并发症防治措施。上述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特殊护理干预:①根据患者病情及护理需要,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安排专人进行24h看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病情转归或进展情况;②加强穿刺引流装置护理,包括确保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辅料,注意皮肤有无肿胀、发胀等情况;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正确把握引流管位置高低,运转病人时,注意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或造成脑室内压力过低;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一旦出现二次出血可能,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③加强体位管理,术后24h内尽量不搬动病人,防止因翻身、叩背等造成颅内压升高,待生命体征平稳,左右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进行;④加强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保持病房内干燥、清洁及空气新鲜,严格无菌操作,确保口腔清洁,定期进行排痰处理,防止呼吸系统感染,同时加强消化道监护、泌尿系监护,减少消化道出血或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因尿管留置所致尿路感染,注意病床清洁、干燥,叮嘱家属按摩患者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⑤加强心理辅导,使患者与家属接受疾病现实,并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增强康复信心,取得其治疗与护理配合。注意护理过程中,认真详细填写特殊护理记录,并规范交接班秩序,保证患者24h均有密切监护。
1.4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前,由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4个选择等级,总满意度=(较满意+很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9%(2/59),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各1例,尿路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8%(4/5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675)。
2.2 护理效果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3.22%高于对照组79.66%(P<0.05)。
特殊护理是近年临床在急危重症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的一种重要护理模式,其要求根据疾病与患者特殊性,施以更具针对性的特别护理,以保证能够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辅助临床实施救治,在护理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2]。对于HCH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患者,除病情特殊外,穿刺引流装置护理亦应得到临床重视,且患者与家属心境状态、配合程度均会对治疗与康复产生一定影响。对此类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干预,为其提供24h严密看护,并加强穿刺引流装置护理、体位管理、并发症防治处理及心理干预,以充分满足其特殊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数据不具统计学差异,可能与研究选取样本量少或护理可能无法对治疗产生直接明显影响等因素有关,具体仍需临床深入作进一步探讨。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模式可取得患者较高认可,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对患者实施特殊性看护,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效果,故其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对HCH患者术后施以特殊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故患者认可度高,但尚无法直接证实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