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万晓平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分作两组,各60例。实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5~80(68.67±5.41)岁;病程5~13(8.17±3.24)年。对比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3~76(65.41±4.97)岁;病程5~14(8.28±3.35)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有:①中医针灸按摩护理:对患者的足三里、颈夹脊穴、百会穴、风池穴、后溪穴、太阳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手法以复合针刺法为宜,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时间约保持30min,部分患者疼痛难忍,可以应用电针刺夹脊穴,梳理经脉,起到止痛效果。同时,应用中医按摩手法配合针灸开展护理,按摩主要有揉、按、推、滚、拿等手法,达到活血舒筋,理筋整复的效果。如有必要,可配合火罐等方式开展护理。②中医牵引护理:引导患者仰卧,放松肩颈及躯体肌肉,从颈部开始,纵向从躯干部位前倾约10~30度,达到牵引颈椎的目的,为防止牵引力度过猛,牵引力量应当为患者体重的1/5~1/10,每日牵引1次,每次持续30min。③中药熏蒸护理:中药方为独活、马钱子、乳香、红花、没药、川芎、桃仁、威灵仙、当归各10g,每剂药方经浸泡30min后加热,对颈部进行熏蒸护理,每日熏蒸1次,每次用时约为20~30分钟。④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当随着患者治疗进展而有所侧重,贯穿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文化知识水平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接受、明白相关疾病知识。患者接受治疗初期,健康教育应当注重基本健康知识的普及,使患者能够初步了解颈椎病相关内容,进入治疗中期,健康教育应当以颈椎功能锻炼教育为主,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合理开展颈椎锻炼,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患者进入治疗后期,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普及相关颈椎防护知识,增强患者对颈椎的日常保护。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调查方式均为问卷调查法。问卷满分为100分,若患者最终评分达到90以上,则其已掌握颈椎病相关健康知识,记作掌握;若患者最终评分处于80~90这一范围内,则其已基本了解颈椎病有关健康知识,记作了解;若患者最终评分未能高于80分,则将其记作陌生。掌握度计算通过掌握及了解例数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环境、护理人员、护理项目等方面,问卷总分为100分,若分值在90以上,则为非常满意,若分值低于90,同时高于80,则为基本满意,若分值比80更低,则为不满意,满意度为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与例数之比[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行x2、t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对比 实验组掌握度达到98.33%,对比组为81.67%,实验组更优,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实验组2例不满意,15例基本满意,43例非常满意,满意度96.67%;对比组12例不满意,17例基本满意,31例非常满意,满意度80.00%。实验组满意度表现较为优异,对比组满意度表现良好(X2=8.09,P<0.05)。
中医护理是一项以中医相关理论为指导开展的护理模式,通过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熏蒸等手段开展护理,帮助患者通活气血,梳理筋脉,降低患者因颈椎病引发的不适,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通过普及健康知识,使患者树立治疗、护理自觉性,自主规范生活习惯,增进患者对各项工作的配合度。为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较好提升患者的疗效,增强患者依从性[2]。
本文为120例颈椎病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式后发现,比之对比组,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较高(98.33%>81.67%);且对比之下,实验组对护理更满意(96.67%>80.00%),P<0.05,说明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与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护理配合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病情,规范患者各方面生活习惯,达到了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