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师市中医院(471900)李会霞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很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为了更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也尤为重要。本研究就以70例脑卒中患者为例,分析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详细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每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年龄37~78(60.51±3.51)岁。观察组男20例,15例,年龄38~78(61.51±3.54)岁。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实施如下:①血糖控制护理。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血糖水平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对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血糖控制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如血糖降低,则可以应用葡萄糖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②预防肺部感染护理。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就必须加强预防肺部的感染,比如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病房环境护理,保持通风,合理控制温湿度。对于昏迷患者,可以给予鼻饲流质食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加强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③预防褥疮护理。一般脑卒中患者都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而在长期卧床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对此护理人员要加强预防护理,比如要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平时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时要做好患者皮肤清洁工作,保证皮肤干爽。④预防尿路感染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导尿管更换,加倍观察患者尿量情况,帮助患者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及外阴,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以此来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处理数据,在分析之后,如果P低于0.05,那么就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分别采用t、X2对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表)完成一系列有效的检验以及处理。
2.1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显著低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护理满意度(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脑血管破裂、闭塞,造成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肢体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2]。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脑卒中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预料出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问题,进而作出准确的护理判断,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潜在问题的发生。预见性护理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其主要以预防为主,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一旦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5.7%显著低于对照组22.9%;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护理满意度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预见性护理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和超前性,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状况、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