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君
(江阴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21)
在饮食结构不断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下,胆囊疾病日益高发,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1]。胆囊切除手术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但其属于有创操作,可能会导致应激性刺激,需要辅以护理干预。ERAS护理是新型护理观念,其目的是保证手术安全,加快术后康复。本研究主体为42例胆囊切除患者,旨在探究ERAS围术期护理的作用。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间来院治疗的42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是22例与20例。其中,A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49.57±2.11)岁。B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4~71岁,平均(49.86±2.3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B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即术前访视,讲解手术要点和配合原则,嘱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术后定时观察切口情况,排气后即可进食。A组行ERAS围术期护理,具体见下。
1.2.1 术前护理
不做肠道准备,术前禁饮2 h,期间可口服葡萄糖溶液,禁食前可少量食用流食,而后禁食6 h,行皮肤准备。
1.2.2 术中护理
术中应对冲洗液与静脉输液进行加温处理,使其接近37℃体温。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手术室温度调为25~27℃,减少室内噪音。遵医嘱取合适体位,将软垫垫于受压部位,预防褥疮。术中严格监测患者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控制患者的补液量,每日少于1500 ml,患者苏醒后若无不适感,则术后4 h饮水。无呕吐症状后,可口服葡萄糖溶液500 ml。待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可进食半流食或流食,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而后过渡为普食。术后行活动指导,可下床站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增加活动量。期间需由家属陪同,保证活动安全。若患者术后伴有肩部疼痛感,可行按摩护理,或使用止痛泵。
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围术期指标;记录呕吐、腹胀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采用SPSS 16.0,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分别行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 组的手术时间为(3 7.6 9±2.1 4)m i n,B 组为(52.34±2.29)min(t=21.431,P=0.000);A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23.59±2.34)h,B组为(33.49±2.42)h(t=13.473,P=0.000);A组的下床时间为(11.57±1.54)h,B组为(18.32±1.69)h(t=13.545,P=0.000);A组的排便时间为(37.45±4.65)h,B组为(47.68±4.92)h(t=6.927,P=0.000);A组的住院时间为(5.24±0.43)d,B组为(7.68±0.61)d(t=15.092,P=0.000)。
A组出现1例呕吐(4.55%),1例(4.55%)腹胀,并发症率为9.09%(2/22);B组出现3例(15.00%)呕吐,3例(15.00%)腹胀和1例(5.00%)切口感染,并发症率为35.00%(7/20)(x2=4.177,P=0.041)。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术式[2],具有创伤性小、耐受度高等优势。临床多为该病患者行围术期护理,以保证手术顺利且安全[3]。ERAS护理的理论基础为快速康复理念,以患者的个体需求为中心,制定护理方案。其不需要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与长时间禁食禁饮,可保证缩短空腹时间,减少低血糖反应,进而提高手术舒适度。术中护理可提高手术配合度,保证手术室环境舒适,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而规避术中高危因素[4]。术后护理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尽早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辅以系统化康复训练,以保证手术整体疗效。此外,围术期护理具有动态化原则,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充分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5]。
本研究结果中,A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率(9.09%)低于B组(35.00%)(P<0.05),说明该项护理可改善胆囊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率,可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