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飞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瑞慈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一种能够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以及监测,一直到患者生命指征恢复平稳的区域。麻醉恢复室一般紧邻手术室,能够方便临床医师以及麻醉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以及观察,若出现紧急情况也能够及时处理[1]。本文将结合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龄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45.69±5.84)岁。手术类型:普通外科100例,胸外科30例,妇产科50例,脑外科20例,口腔科30例,骨科70例。
对参与研究所有患者的年龄、病史等临床资料、手术治疗记录、等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予以观察,必要时对患者应用吸氧、补液、辅助呼吸、机械通气等治疗。
本研究300例患者中,共有70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全麻后清醒延迟21例(30.00%),上呼吸道梗阻12例(17.14%),低氧血症14例(20.00%),术后高血压症13例(18.57%),术后低血压症10例(14.29%)。
目前我国综合医院一般建议麻醉恢复室的床位与手术室配比为1:2,一般仅在白天开放,对于急诊手术以及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则可以转由ICU继续治疗。麻醉恢复室通常是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相应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均由临床护理人员负责,麻醉医师则负责对于患者的具体监测以及治疗计划制定,另外麻醉恢复室一般需要配备常规药品以及急救设备例如多功能监测仪,口咽通气道、喉镜、气管插管、呼吸器、除颤器、输液泵等[2]。
一般临床进行具体工作时,患者自手术室向麻醉恢复室转移时,麻醉医师需要保证患者呼吸以及循环功能的稳定,将病人安置好之后,需要立即建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一般每一刻钟测量记录一次,包括对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予以观察,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及时予以吸氧补液,还可予以呼吸器等方式辅助控制患者呼吸。同时麻醉医师还需关于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病史及麻醉用药,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与麻醉和手术异常情况等详细告知,并对存在问题、措施、转出计划等详细说明[3]。
另外依据本研究,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症状主要有全麻后清醒延迟、上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术后高、低血压等。一般导致全麻后清醒延迟的原因主要为全麻药的残余以及患者高龄具有肝肾功能代谢障碍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一些术中并发症引起的意识障碍,因此临床需通过适当通气以及高流量吸氧帮助全麻患者尽快排除麻醉,并维持循环、通气、呼吸功能的正常[4]。
上呼吸道梗阻常可见喉痉挛、喉头水肿、声带麻痹、局部压迫等表现,通常是由于气管内插管、手术牵拉、缺氧时刺激喉头以及手术室导致损伤或引起的血肿导致,因此通常需要对患者及时纠正缺氧、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是气管切开、面罩加压等方式积极预防。
低氧血症症常可见呼吸急促、紫绀、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率紊乱、血压升高等表现,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梗阻、肺不张、肺梗塞、肺水肿等引起,可在早期予以患者氧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
术后低血压常可见术后少尿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心肌缺血、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低血容量、静脉回流障碍、血管张力下降等,临床需结合对患者血压、心率的检测,早期补充血容量,恢复血管张力。
术后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主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并由于创口疼痛等导致患者躁动不安以及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颅内压升高、膀胱尿潴留等,因此要求临床结合患者的血压指标早期应用降压药物,并及时予以镇痛治疗,对于一些合并症早期进行治疗。
结合本研究,对于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常见的主要为全麻后清醒延迟、上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术后高、低血压等,因此要求临床麻醉师、护理人员进行麻醉恢复监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手术治疗以及预后恢复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临床对麻醉恢复室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积极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