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525000)许靖曼
1.1一般资料 从我科择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所选患者均与脑出血诊断标准相符合。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9(62.96±12.52)岁,病程6~12(8.63±2.45)个月;研究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8~81(62.86±12.49)岁,病程5~12(8.59±2.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并发症处理、病情监测等。研究组60例患者行以优质护理:①组建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以医院安排为依据,并结合医护人员配备情况,组建优质护理服务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负责领导护理人员,并分配任务。组织小组人员开展脑出血优质护理知识学习,对优质护理服务方案进行制定。另外建立护理管理制度,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护理措施进行分级落实,对各级护理人员任务进行明确,做好检查以及监督工作。②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有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强化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开展健康教育,使其对脑出血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不良情绪得到消除,树立康复自信心。在环境方面,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使病区保持干净卫生,并以天气状况对病室温湿度进行调节,使患者保持舒适感。在生活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以患者个性特点及病情为依据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饮食方面,嘱患者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
1.3临床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项目,满分为100分,评分>60分基本完成,41~60分需要帮助,20~40分要较多帮助,<20分完全需要帮助。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三个等级,满意+一般=总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提高,研究组(63.96±7.78)分高于对照组(53.56±8.96)分,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常规护理具有被动性特点,主要是遵循医嘱开展护理措施。优质护理作为一种医疗护理行为,是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作为指导,主要是对患者的人格特点给予充分尊重,同时使患者的合理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让患者保持身心舒适状态,让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这对患者病情康复有促进作用,可以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这一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且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据临床研究指出,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除有效临床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要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这对及时发现病情进展有利,同时可以使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护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使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对临床转归有促进作用,可以使临床的疗效得到提升[1]。相关学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以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临床价值显著[2]。本次研究中,针对脑出血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与常规护理作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