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青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 镇江 212028)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不仅可满足新生儿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其含有的母源抗体还能增加新生儿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但剖宫产所带来的生理不适和不良情绪会对产妇产后的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使其无法顺利进行母乳喂养[1]。因此,对于剖宫产产妇临床应积极为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促进其产后身心康复,提高其母乳喂养成功率。
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以剖宫产方式分娩的100例产妇,按护理模式分为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23~39岁,平均(31.38±6.43)岁;孕周36~42周,平均(39.34±2.99)周。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31.46±6.39)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9±1.91)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所有产妇经过数据复核,均身体健康,否认精神病史、妊娠病史、传染病史、重大疾病史,生产顺利,母婴安全。
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确保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研究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健康宣教:在为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前便针对其可能产生的恐惧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可能因为产后疼痛而不愿意在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应积极给予其健康宣教,及纠正其错误观念,为其播放母乳喂养的宣传视频,使其对母乳喂养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积极转变自身情绪与角色,投入到母乳喂养中去。此外,应向产妇发放关于母乳喂养的知识手册和宣教卡片,使其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②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短时间内,确保新生儿和产妇之间有充分的肢体接触;适当布置房间,营造洁净、温馨、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为产妇做好镇痛处理,积极与其沟通,满足产妇合理需求,以促进其产后身心恢复。鼓励产妇充分休息,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多次新鲜果蔬与肉蛋类食物,以避免其泌乳受到影响。③泌乳指导:基于早吸吮、多吸吮的原则,在产妇出现应答反应的半小时内引导新生儿吸吮其乳头,引导产妇首次哺乳,并在其哺乳过程中进行体位指导,通过增加母婴接触来刺激产妇神经中枢,促进泌乳素的分泌。④个性化指导:针对乳头凹陷和喂奶姿势不正确的产妇给与一对一手把手指导,教会产妇使用吸奶器和手法矫正乳头内陷,制作可以减轻伤口疼痛的哺乳枕,使产妇能更轻松的哺乳。
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率、产后1~3日泌乳评分。泌乳评分按照新生儿产后喂养情况进行评分,母乳喂养量可以完全满足新生儿计3分,母乳喂养率无法完全满足、需要人工喂养2次计2分,新生儿需额外进行2次以上人工喂养且需要适量增加水分计1分,产妇完全没有泌乳计0分[2]。
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纳入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行t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后结果若为P<0.05,那么便意味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为90%(45/50),高于对照组的52%(26/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7.533,P=0.000<0.05)。
研究组产后第1日的泌乳评分为(1.03±0.16)分,与对照组的(1.01±0.11)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8,P=0.468>0.05)。研究组产后第2、3日的泌乳评分为(2.27±0.39)分和(2.74±0.37)分,高于对照组的(1.10±0.26)分和(1.77±0.21)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17.650、16.122,P=0.000<0.05)。
产妇的产后泌乳与多方面因素均有密切的联系,如疼痛、营养、乳房条件、不良心理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产妇很容易泌乳过少或无法泌乳,使新生儿无法获得充足的母乳喂养[3]。对此,对照组采取了常规产科护理,但是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对照组产后第2~3日的泌乳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其母乳喂养率也低于对照组(52%vs90%),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母乳喂养情况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针对性护理干预除了针对营养因素给予了正确的饮食护理,还针对疼痛因素给予了舒适护理,针对产妇乳房条件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其针对产妇的负性心理以及对剖宫产、母乳喂养的错误认知进行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这些措施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对其泌乳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改善。
剖宫产带来的疼痛不适及不良情绪会对产妇的母乳喂养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应积极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促进其泌乳,提高其母乳喂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