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太原 030001)
中国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强调传承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学校在中国画的教学方面加强重视,注重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良好发展势头下就要能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将中国画教学的模式进行积极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并促进中国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国画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利于滋养学生心灵层面,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愈来愈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发展忧虑重重,中国画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并对舒缓学生的心灵以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都能起到良好作用,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中国画的欣赏以及学习当中对学生心灵调适的作用发挥得比较突出,学画能够养性情,能够涤烦襟,释躁心,迎静气,有助于学生情感性情的培养,让学生的心理焦虑以及压抑得到释然,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
从当前高职院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能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发展产生阻碍,有以下几点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的中国画教学在教学改革发展背景下要注重完善教学机制,只有在完善科学的教学机制支持下,才能真正地促进中国画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实际的教学机制中能发现,中国画教学的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着不足,教学中没有注重将学生审美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实际教学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作为实践性比较突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髓进行准确把握,这需要学生持续的修习以及突破,由于高职院校在中国画的教学方面没有形成独特教学体系,教师很难对学生做好系统性的指导,这对学生素质培养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画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就要注重从中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对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内容也有着积极作用。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在传统文化知识传输方面加强重视,注重对学生绘画技法以及手法的传授,而在传统文化传输方面没有充分重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会产生影响,会割裂中国画形和神的纽带,学生不能明确认识到中国画和传统文化间的紧密关系,就难以体会到中国画的精髓。
处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阶段,为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在中国画教学中就要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到中国画的学习当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而在具体的中国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因素的影响,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的依然是传统固化的教学方式,这就很难达到让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中国画教学的模式是多样化的,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能结合实际的需要,选择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加以应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教学模式:
模式一: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沿袭西方以及苏联油画教学体系,一些高职院校在山水、花鸟专业中都把素描作为基础课程,过度地强调素描就容易把学生引入“像和不像”这一误区中去,这就和中国画的教学重点相分离。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显然和中国画教学的需要不能很好地结合,这就需要向着传统靠拢,可按照几个重要的阶段来执行,“师法古人”“师造化”“师心源”。每个学生都在相应地域环境当中,对本地域画风以及画派进行学习这就有着独特优势。
模式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将生活、传统、创作进行结合,也即“三位一体”。创作的源泉是生活,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中国画都需要以体验以及观察生活作为基础,通过选择加工表现在作品当中。而传统是就经典作品的临摹以及研究,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法能力,能对中国画艺术有本质上的深刻认识。创作就是在观察以及临摹基础上将自身感悟以及思考融入其中。通过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能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模式三:现代化教学模式。中国画教学中以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比较重要,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中国画是传统艺术,而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也要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从教学理念层面注重探知,与当地文化特征相结合来探究融合当地文化的可能性。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就需要注重新方式的运用,如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对话式教学等,将现代化的技术在中国画教学当中加以科学运用,这对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内涵的了解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鉴赏教学促进学生审美素质提升
高职院校中国画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要能从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中国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汇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这就需要在鉴赏中国画的教学中,能注重对学生审美素质进行积极培养,让学生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画表现形式不仅有常见的写意以及工笔形式,也有重彩以及青绿和彩色壁画等等诸多丰富的笔、墨、色一体表现方式,通过为学生呈现中国画的丰富形式,让学生在鉴赏中对中国画技法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为学生呈现类似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及顾恺之的《送子天王图》这样的中国画作品,为学生开设一场视觉盛宴,让学生从鉴赏中能感受到中国画的意境美感,这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2.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素质提升
高职院校中国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中国画教学中的线条游戏以及水墨游戏的开展,让学生对中国画中的关键要素能够掌握,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特殊性的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线条以及水墨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启发学生通过临摹以及想象和写生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中国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毛笔的运用进行作画创作,可通过练习点线面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
中国画的教学内容涉及面比较广,鉴赏教学中就能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直觉能力的提升。中国画的画面形象处理是含蓄微妙的,注重“澄怀味象”“似与不似之间”,在对中国画的鉴赏过程中能够结合画家自身理论著作,启发学生对审美进行思考,如在对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作《早春图》的鉴赏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时,对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当中的句子进行体会,其中有言“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从而让学生对山水生命性以及人和山水的亲密性有更深的理解体会。通过直观性的鉴赏,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素养得以发展提高。
3.传统文化的渗透
为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中国画教学中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下,能进一步地认识到中国画的特色以及价值所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了解的过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形成传统文化审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高职院校中国画的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塑造学生人格素养上,通过中国画教学能够以美启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格。从绘画的社会功用来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当中就有着阐释:“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与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从中能够了解到,中国画的以美促善以及扬善弃恶教育感化使命,将中国画和人品修养以及画品进行了联系,所谓观画如见人,通过中国画教学就能对高职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同时,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等也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素养。
4.提高教师教学专业能力
保障中国画教学质量,让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发展,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素质培养效果有着很大关系。教师作为中国画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就必然要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的思想观念,在中国画的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的模式,使其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要求相契合,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学校也要注重从对中国画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定期展开培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交流,促进专业教学能力提升,为培养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中国画教学中,为能促进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在教学中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注重方法的科学化运用,创新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中国画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大的发展进步。通过上文中就中国画教学情况所展开的探究与分析,能加深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性认识,有助于实际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