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装置设计中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2019-02-11 08:25:10柯璐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画装置思想

柯璐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一、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中国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晋朝初期,中国书画是当时最受推崇的艺术形式之一,几乎全部由业余人士组成,通常是贵族和学者,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提高风格所需的技能和敏感性。唐代时期,人物画在宫廷盛行,许多画山水的画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单色稀疏的山水画,现在称之为山水墨,其目的不是完全再现自然的面貌,而是把握情感或氛围,从而捕捉到“节奏”和“精神”。宋元时期,中国画则达到了巅峰。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主要以线条的粗浅和水墨色彩的轻重来表现,通过点、染、干、湿、虚、实等绘画方式,巧妙地与诗歌、书画、印章相结合,使其相辅相成,体现出一种内在美的精神内涵,也区别于西方的绘画方式及风格。中国画中的独特东方美学也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引领着中国画蓬勃发展。

二、中国画思想的体现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作品的风格和独特个性,中西方的艺术魅力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建立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和谐统一上。然而,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当代思想片面地追求艺术的表现形式,极端的个性解放,许多荒诞、标新立异的艺术作品,完全背离了西方绘画的传统,引发了许多负面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如何共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中西绘画的处理方式显然不同。中国画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历经历史的变迁,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法,但始终保持着初心,没有发生背离传统的发展变化。

自汉代以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用来实现国家和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汉代时期,中国画逐渐走向成熟,接受着儒家思想的洗礼。儒家思想作为注重仁爱的伦理政治思想,有效地使分裂混乱的社会环境变得有序和谐。中国很多艺术创作都受到道德伦理的影响,中国画也同样如此,具有教育启示的功能,对人们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国画注重画家的知识和修养的提升,提倡多读书多实践。通过学习和经验,去弥补先天的不足,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可以有效继承传统文化,再进行发展。具体来说,虽然老文人画家的作品也有避世的消极因素,但其内容大多是健康和进步的,都致力于引导世人积极面对生活。在创作中,由于受到儒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启发,于是形成了内容要和形式统一融合一体,以达到完美状态的理念。在中国画中,艺术家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在描述具象的物体中表达出来,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除此之外,中国画还提出了人品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拥有了高尚的品格才能画出纯正的作品,才是一幅值得称赞的作品,而与此相反,人如果品行低下,即使作品的技巧高超也无法画出真正好的作品。同时,也有很多热爱生活、关心百姓的画家,例如郑板桥曾题诗表达了文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由此可见,德性、知性、修养的精神内涵的培养,远远胜过追求华丽的绘画技法,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二)道家“返璞归真”思想

道家思想也在影响着中国画,依据宇宙自然、社会宏观的生活,去感受自身的情绪,追求张扬的个性,是解放思想,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回归自然,去感受万物,去发现艺术的来源。道教文化倡导将所有规则和社会秩序的法规、伦理、法律打破,恢复人无为原始状态,表现出了和谐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绘画创作中,画家与画中物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它们相互转化,相互融合,逐渐自然地成为一个整体,最终达到忘我的自由的状态,此时物与人皆为一体。庄周曾感叹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彻底解放,自己的精神表现在表现对象上,于是绘画主体便有了和自己相同的情感与思想,是一次质的的飞跃,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其实道教影响了中国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中国画的留白,画家喜欢表现虚拟的空间,景物的描绘要与画面留白完美融合,当画面留白无限的延伸,才会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这也是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中国画追求简洁,寥寥几笔就能营造出丰富的画面,这种表现技法正受了“少则得,多则惑”的启发。而受“五音使人耳聋,五色使人目眩”的影响,中国画以水墨为主,用色上也十分简洁。

(三)禅宗“真如领悟说”

在儒、道、佛教文化中,禅宗思想开始改变中国画的审美方向。在中国古代书画家中,他们大多有禅宗的偏好,想过闲情逸致的田园生活。虽然禅是在唐代实际产生的,但它是佛教逐渐在中国演变的产物,也有着很久远的历史。禅宗思想提倡“悟”,人们通过不断的修炼,以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具体表现为:消除一切干扰、空虚与无私,进入“真如”的纯真境界,实现心境的悟,天人合一忘记事物和自我。禅宗思想提示人们,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从量到质的转变,从物质环境到思想情境,再到意境。其中最高境界便是意境。王国维认为,意境的获得有三点,第一,真实的本性,即“勇敢地表达真实的自己,吐露真情,不作掩饰,不装腔作势,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毫无隐私可言。”第二,要有一个真实的态度,只有对人、对景、对物、对物忠心耿耿,才能描写出真实的境界。第三,观察真实的感觉,要有独特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描绘出真实的境界。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古代艺术家开始追求意识体验,超越自我,向往自由的精神王国,脱离于世俗的生活,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比如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画竹中有感,胸有之竹并不是你眼中看到的竹子,而手中的竹子又不是胸有之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过程,通过建立思想个性,在形态、线条、色彩、笔墨等方面画家不拘小节,用灵魂去体验万物,感受不受拘束的艺术规律,所以中国画特别注重画外的画,景外的景,以及意境背后的意境,去考虑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三、互动装置设计的特征

互动装置是一种凭借一定的技术手段,达到使参与者能够与作品互动的装置。互动装置应该能够表达一定的艺术概念,它可以很好的传达作者的观念或看法,引发观众的注意或反思以及提供不同的体验或感受。在艺术的创作中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技术。在互动装置中所使用的技术,不在于科技是否是最先进的,而在于创意是否优秀或实现方式是否合适。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是新媒体艺术在国内公众面前的一次集中展现。各国场馆中的展示互动技术的作品,使观看者目不暇接,互动装置艺术由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多样的互动展项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观察世界的窗口,带给人们以新的视野和思维,并引发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的变化。数字媒体技术成为了艺术家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新媒体艺术中的互动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逐渐成为世界上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时,针对该主题的艺术表现也步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很多艺术界和学术界都试图从概念上去定义,希望能建立起完整的艺术研究的体系,但实际上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互动装置艺术与传统装置艺术不同,互动装置与生活的距离更近,艺术的边界渐渐模糊,很难用传统的艺术概念去定义和概括。互动科技本身还在继续发展,未来一切还充满未知,也值得我们去探索。

四、中国画与互动装置设计的融合

中国画虽然有传统的一面,但在题材的挖掘和语言的提炼上,其实还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间。技术既要回归传统,也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意识。传统的平面和三维实体空间被打破体现了互动装置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原始美的重建使传统作品有了新的生命力。当代装置艺术往往会营造一个空间,给予参与者一个特定的场景,沉浸式的体验更能提升参与者更多的感官感受。同时,放弃了既定的艺术接受和欣赏模式,科技技术的支持使观众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作品,还可以即时地与艺术家产生互动,形成良好的体验感受。

原始的设计材料与新材料和新设备技术进行组合创作的范围扩大,从一个单一的物体展示,逐步转移到环保节能的现代高科技材料,设计者们用现在已有的形式,与更丰富的材料组合来表达创作的想法。艺术家经历长期的社会观察和生活感悟,所以其作品往往以社会为核心,以积极引导人们生活为准则,从而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运用材料作为代表符号,人们的视觉感受被转化为精神的思维空间,被带入到艺术家建构的思维世界中。艺术家的真正目的是将文化思维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带入现代生活,使人们能够参与其中,使可见的固定的视觉模式变成可以思考可以亲身体验的体感模式,观众不自觉地关注自己和社会。同时,艺术家会通过艺术语言和艺术符号向观众提问,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绿色设计到丰富多彩的装置作品等,同时人们也在试图寻找人与自然的互动,在追求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立志于将自然元素运用在装置中,以达到更好的设计发展,这与中国画中的儒道思想不谋而合,通过作品的返璞归真,达到与对象合二为一的状态。新的设计元素,丰富的形式,更具现代性的材料,多种感受器官的互动参与以及和高科技的相互融合,相信在互动装置艺术中各种元素的烘托下,中国画也会给以一种新的艺术方式传承下去,而中国画中的思想对互动装置设计的探索将会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中国画装置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43:59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海燕(2017年2期)2017-03-18 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