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炎
打造“百年老店”,應该是所有家族企业追求的梦想。国内外的丰富实践告诉我们,就家族企业这一组织生命体而言,要创造持续辉煌不是不可实现的“幻想”,而是家族企业创始人和“继创者”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持续管理自己人性,进而引导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自然呈现。
在调研企业或与企业家交谈过程中,我们很少问及该企业是不是家族企业,除非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源于自身的问题和困难,为了寻求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内在原因,才会问到这个企业是否属于家族企业,以便从企业所有权及其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企业出现困难的缘由。现实中,大多数家族企业家也羞于谈论自己企业的家族性质,生怕被别人误会、扭曲乃至忽视企业的社会贡献及存在的社会价值,更怕别人将家族企业等同于管理落后的企业。
何谓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我国,家族企业更是有其特殊性。一般而言,家族企业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或是依据“家文化”管理的企业。美国学者克林·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企业是否属于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族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里任职,而是看家族是否拥有企业所有权,一般是看家族成员拥有股票以及拥有多少。
这一定义强调企业所有权的归属。中国学者孙治本将是否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看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家族企业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只是近几十年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结果,况且就大多数家族企业,特别是深受“家文化”影响的我国家族企业,更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难以分离。因此,纯粹从企业所有权或经营权来区分何为家族企业,确实有点难度。根据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现状来看,不管是企业所有权,还是企业经营权,大都掌控在第一代创始人手中。即使是那些顺利交班给第二代或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其所有权亦控制在创始人或创始人家族手中。
看来,那些企业所有权或经营权控制在家族手中的是家族企业,那些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控制在家族手中的也是家族企业。当然,如果以“家文化”“家族方式”管理企业的模式来区分是否为家族企业,那家族企业所包括的范围会更大、数量会更多。实际上,不管是依据企业所有权或(和)经营权,还是依据企业管理方式来判定是否为家族企业,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关注家族企业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正是家族企业对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和价值导向的坚守,家族企业大都沿着家庭式企业—企业家族化—家族企业化—公众公司的路径演进。
如何看待家族企业的价值?据最新统计,我国私营企业已达3200万家,个体工商户已超7000万家。也就是说,内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已超过1亿家。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具有家族企业性质。据2016年调查统计,中国的家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的比重已达到80%。有专家测算,家族企业占A股市场上市的所有私营企业的比例从2016年的48.9%增加到2017年的55.7%。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 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也占到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2018年全国私营企业问卷调查发现,家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过80%的家族企业所处行业以实体经济为主,29%的家族企业主营业务为传统制造业。普华永道2018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指出,87%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承诺履行社会责任(高于国际平均值77%)。根据以上调查,尽管难以估算出家族企业的具体数据和贡献大小,但可以肯定的是家族企业数量巨大,民营企业与家族企业或具有家族企业性质的企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随着上一代家族企业管理者的渐渐老去,不管承认与否或愿意与否,中国家族企业生态40年代际传承都是家族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只是时至今日,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备受社会关注,不仅是因为接班顺利与否决定着家族及企业的命运,而且我国家族企业大都面临第一代创业者到了退休年龄这一客观现实。可以说,如何做好代际传承已成为当下家族企业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继创”才可以传承家族企业的辉煌。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在中国,家族企业更有“富不过三代”之说。有资料显示,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2/3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仅有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三代。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家族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并不多见。值得关注的是,普华永道2018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指出,仅有21%的内地家族企业制定了接班人计划,比2016年下降了14%,远低于香港(43%)和全球平均值(49%);内地受访企业中愿为家族企业工作的下一代家族成员人数为58%,比2016年下降了13%。
《孟子·梁惠王下》有言:“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当今时代,对不少家族企业来说,“传承”与“稳定”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创新”与“变革”的冲击。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环境,仅有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新一代家族企业管理者的新思维常常遭遇老一代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老办法,最容易“擦枪走火”,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继承与维持现状固然重要,但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就成了家族企业持续繁荣的关键点。根据国内外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经验,新一代家族企业管理者只有在继承老一代家族企业管理者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业,也就是通过“继创”,才是家族企业永葆持续辉煌的根本所在。
“继创”是个复杂的蜕变过程。习惯过去总是个舒适的事情,也是大多数人所期盼的。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假定前提,那就是外在环境是不会变化的。可恨的是外在竞争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家族企业作为有生命的组织体唯有克服惰性、摆脱“舒适区”,创新求变适应变化的竞争环境,才有“继创”辉煌的可能。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蜕变过程。除非“小富即安”,任由家族企业自生自灭。我想这不是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初衷,社会大众亦会为之惋惜,政府也不会听之任之,让那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随意倒下。为了家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家族企业“继创者”唯有因应时势、市场环境等变化,通过“继创”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才能延续家族企业的持续辉煌。
一般而言,家族企业的“继创”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外在环境而言,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人民美好生活追求、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都会倒逼家族企业创新求变,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以求更好生存发展。
二是分享企业权力的过程。就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而言,为了保证家族企业的持續健康发展,势必要推进企业制度变迁,和家族以外的非核心层人员共享企业的产权、剩余价值及经营管理权,一部分素质较低的家族核心层人员将从重要的经营管理岗位退下来,把权力交给专业管理人员。
三是“继创”意愿与能力的冲突管理过程。就企业创新发展而言,新一代家族企业管理者创新求变的意愿通常受制于老一代家族企业管理者的保守倾向,没有能力对家族企业重新定位,以赢得社会的敬仰。有“继创者”认为自家企业的经营方式太过传统,即使他们可能有着很好的创意,但只要父母还在身边,他们就难以将想法变为现实。最重要的是,家族企业所有者的超长任期,可能会导致企业僵化,并阻碍对业务进行彻底改革的尝试。因此,两代企业管理者加快自身知识更新,加强沟通,疏解矛盾,管理好分歧和冲突,达成企业“继创”的共识就变得极为关键。这是确保家族企业稳定和持久的关键,也是多数情况下企业治理质量的标志。
四是贡献社会的过程。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必须考虑企业的社会价值,当然也包括家族企业必须统筹考虑企业存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否则一个不被社会认可的企业是难有生存空间的。
五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和防范风险的过程。就企业管理者而言,上一代创业者把企业管理权交给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去掌握,会面临战胜家族亲情的内心纠结,这会远比克服一般人情更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定因素,要求作为变革主体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魄力,成为真正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具备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推动家族企业“继创”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家族企业的“继创”方向,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家族企业对未来感到彷徨。但是,经验,特别是体现一般性规律的成功经验总能给家族企业的“继创”实践指明方向。
与全国各地的家族企业创始人或“继创者”交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成功的家族企业不是因袭找门道、走关系、圈资源、凭胆量等传统做法的结果,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顺应国家发展大势、专注于“四性”的成就。
一是寻求市场的广阔性,二是实施竞争的差异性,三是秉持专业的精益性,四是保持心胸的开放性。
这不是仅仅局限于寻求温饱、力保生存的家族企业的做法,而是把家族企业经营作为一种事业,成就自己,奉献社会的更高要求。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所有技术、业态、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及股权的开放不过是“四性”的理性推进。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市场准入的争取,基于发展诉求,推动改革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是政策措施的保障,基于问题导向,不断推动支持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技术、信息、人才等政策措施的完善;
三是持续创新的实践,基于做好企业的理想目标追求,不断创新推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四是治理规范的遵循,基于合规合法原则,开展诚信守法市场竞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是社会认同的营造,基于企业作为社会主体的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家族企业的如此实践,不仅是一种创造经济价值的企业经营行为,也是参与国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贡献社会的一个特殊社会主体的价值导向。
“继创”家族企业的未来在于积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短缺经济时代,或许只要有勇气创业,创业者就能开拓一片天地,乃至成为优秀企业家。但是,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需要的不仅是创业勇气,更应具备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方向、国际视野和经营能力等等。
战略方向在哪里?根据家族企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就是企业必须遵循的战略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同时,国家部署了诸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
这些国家发展战略,不仅是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更是发展机遇。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于那些传统的家族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创新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就是必然的路径选择。
普华永道2018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指出,77%的内地家族企业领导者认为,为保持领先而需要的创新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挑战来自经济环境(58%)和企业缺乏专业化(52%)。互联网时代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人性化、高品质的需求,企业的创新是多层次的、多方面、多样化的,既可能是产业、技术、工艺、流程层面的,也可能是管理、商业模式、业态、组织层面的。
正是无处不在的“创新泛在”给企业在创造并获取“创新红利”的过程中提升竞争力。当然,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就是最大的红利,也是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大保障。另外,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家族企业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我坚信,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必然会培育一大批优秀家族企业“继创者”,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担负起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转型升级的重任,积极投身国家发展战略,自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表率和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典范。
(本文编选自《中国家族企业生态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