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轶群
摘要:市场经济转型摒弃传统的内部控制独立形式创造共享功能,成为政事业单位参与市场化经营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中风险不断加大,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全面,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身还缺乏完善性等,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探索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违规性风险,从而促进行政事業单位内部控制实现更好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经历快速发展轨道取得辉煌成就,市场经济经历不同时期的转型升级,不断进化为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所需形态,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逐步转向市场化经营,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演化,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而在这轮进化和改革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行政事业单位参与市场化经营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暴露了相当大的问题,并且面临着来源风险和使用风险的双重压力,比如内部控制风险不断加大,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全面,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身还缺乏完善性。究其因原,一方面是由于内部控制转型共享机制后,会计信息开始处于可篡改、可攻击状态,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未涉及此类风险预防。另一方面,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并无独立的审计部门,共用审计方式并不能有效审计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原因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全发展。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探索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违规性风险,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现更好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内部控制风险不断加大,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
市场经济转型摒弃传统的内部控制独立形式,创造了内部控制的共享功能,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同时由于共享机制的出现,内部控制网络开放,会计信息开始处于可篡改、可攻击状态,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难以控制会计信息,从而不断加大内部控制风险。而在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部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更不存在专门负责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从业人员,探究其原因,第一,作为具有公共服务和非营利性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从而使财务管理人员潜意识认为,只需按财政预算规定使用相关资金即可规避财务风险,又可将财务风险责任转嫁给财政,从而达到规避内部控制风险,而正是财务管理人员这种错误的风险控制意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力。第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容易给财务管理人员存在财务安全错觉,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是非投资类活动,而财务风险一般只发生于投资类经济行为之中,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无应对投资财务类风险管理措施。但行政事业单位从而多方位的社会管理和公益性社会活动,期间存在着多种类似投资的经济性行为,这些经济行为伴随社会风险,而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当这类投资性风险来临时,无有效措施导致束手无策,从而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而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风险意识的条件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放松警惕性,降低关键性的控制核算标准,盲目扩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如此情境之下,不仅增加行政成本,并且在内部控制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下,如出现错误性的经验决策或主观决策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将被进一步的放大,甚至出现不可估计性结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全面,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身还缺乏完善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是实现内部监管,其本质是实行自我管理,前提条件是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而我国除了在预算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经济型业务中建立管理制度外,像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全面,甚至一些内控制度的自身还缺乏完善性,无法从根本是实现内部控制的自我管理能力。经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财务管理无统一的计算标准或行为规范,导致财务管理仅限于记账,甚至由于没有财务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此类记账方式都存在漏洞百出现象,如记录与结算随意性描述、将年终决算报表用于年终财务分析报告等。在这种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开支与支出无法控制,管理人员无法准确的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状况。其二,内部控制制度长期采取传统管理方式,或是采取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和外部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照搬其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多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失功能,如一些“先审批后审核”制度明显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但由于制度的落后性,导致该问题长期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中。
二、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首要负责人,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直接负责人为首要负责人,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完整真实性的直接作用人,也是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实处的关键人。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首要负责人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等现象,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首要负责人存在无人可用状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是培训内部控制首要负责人,在单位内部积极宣传内部控制管理政策,向全体员工普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文,从而提高择优选取首要负责人的概率。同时加大首要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首要负责人参加内部控制学习班,不断提高首要负责人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营造有利环境。
当然,行政事业单位单独依靠首要负责人实现内部控制并不现实,亦需要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现。鉴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性和内部监督体系日常监督性,可以通过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来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第一,结合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内部监督的相关内容标准化和制度化,通过制定不同的监督标准,明确相关内部控制行为的处理方式,如对监督责任制定责任负责制度,对监督方式制定个人跟踪制度,对监督原则制定公平公正原则等。第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中社会管理和公益性投资类风险管理措施,确保类似对外投资中的预算、决算、 提案、决策、执行等行为被有效监督,并且将各程序之间相互制约制度搭建起来,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正常运营。
(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
原因分析中提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长期存在,而在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部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内部控制需要构建风险防范措施,加大风险管理意识,财务人员应对相应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和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加以防范和化解,并且将整个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到整体部门,从而有效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和调整。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实施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达到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冯月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04):32-33.
[2]徐晶.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9(24):168-169.
[3]孔华波.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金融.2019(21):107-108.
[4]田翠莹.新常态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财会学习,2017(10):249-251.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