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春 吴文彬
【摘要】目的 观察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以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择取3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行以传统气管插管术治疗,研究组(18例)行以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以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1..01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不仅起病急,而且进展快,病情危重且復杂,所以在治疗期间需要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而机械通气治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施,一是气管插管术,二是气管切开术[1]。近些年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气管切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经大量实践研究指出,此种术式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使患者呼吸保持通畅状态[2]。本文观察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以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效果,从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择取3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择取3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按照数字奇偶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2~69(46.52±3.85)岁;研究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3~70(46.49±3.67)岁;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8例)行以传统气管插管术治疗,经口盲插入气管,之后与呼吸机连接,开始机械通气,期间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研究组(18例)行以气管切开术治疗,选择仰卧位,将软枕垫于肩下,并使头部后仰,向前伸展颈部,标记穿刺部位,通常为2~4气管软骨环间隙。先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铺巾,局麻,在气管软骨间作横向切口,同时在切口正中位置进行垂直穿刺,回抽与套针连接的注射器,当出现突破感后,抽出气体,退出穿刺针芯及注射器,通过扩张钳使导丝从外套管穿过,进入气管腔,将外套管退出,注意避免对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用钳臂进行缓慢扩张,直至可容纳气管导管,将气管导管置入,并做好固定处理,退出扩张钳。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带管时间为(11.80±2.93)天,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10±2.04)天,住院时间为(34.15±5.79)天;对照组带管时间为(15.02±3.99)天,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1.04±3.18)天,住院时间为(35.09±5.56)天;两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
3 讨 论
由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道保护性反射差,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通气治疗,则会威胁生命安全,所以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来说,不仅需要予以对症治疗,还需要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并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尽早恢复,这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来说非常重要[3]。在机械通气中,气管插管术是传统方式,应用广泛。但伴随临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气管插管术会对患者的咽喉产生不良影响,损伤咽喉,这将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与之相比,气管切开术可以弥补气管插管术的不足,避免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对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使临床疗效提升[4]。
4 结 语
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以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高安亮,雍文盛,邬正贵,等.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01):46-48.
[2] 蔡邵帅.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08):1120-1122.
[3] 卡依木·依地力斯.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5):76.
[4] 杨桂平,顾宇丹.不同留置胃管法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04):574-576.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