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新
[摘 要] 在职业教育长效持续的发展进程中,校企融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于市场需求视角,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具有需求导向、多功能、复合型、产业化、多主体管理等多种特征。校企融合以技术为切入点,将产、学与研三项内容融合为一体,符合产业存在的运营机制、企业存在的管理机制,遵循以价值作为主导的相关评价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相关进退机制、以行业协会为主要的人才流动机制。
[关 键 词] 市场需求;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228-02
隨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地深入与推行,校企合作逐渐受到了更多人士的重视,并且取得了长效的发展,而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来临,人们对于行业协会、企业与学校三者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校企融合成为现阶段学校和企业致力于实现理想的目的和最终目标。本次研究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实际背景,就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发展形势和有效性进行浅要分析。
一、市场需求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含义
(一)“校企结合”与“校企融合”的区别
首先对结合与融合这两个词语进行解释,这两个词语在汉语中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结合泛指人或者是事物之间形成了某种密切的联系,融合则意味着完全成为一体,由此可见,“校企结合”与“校企融合”二者的实际意义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结合与融合在人或者是事物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结合通常代表的是量的改变,不一定同时伴随着质的变化和深化,结合的对象之间可以因为某种利益而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暂时性中断或永久性消失;而融合通常情况下会发生质的改变,结合对象之间会生成一种全新的关系,这种全新的关系不仅仅从形式上区别于融合对象本身,更是从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和衍生,是质和量双重变化的重要体现,且与此同时,不管新事物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仍然与融合对象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1]。由此可见,“校企结合”是“校企融合”的基础,“校企融合”是“校企结合”的衍生。
(二)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实际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在时代的开拓和前行下,给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校企合作正是我国市场进步下的必然产物,为我国职业教育创造出了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氛围,同时也为职业院校培养和提供了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随着社会对职业院校教育标准和要求的提升,职业教育更注重于培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各项技能、人才以及各类技术等,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基于市场需求视角之下,将产、学、研有效融合在一起,构建成“三位一体”化完全融合模式。“三位一体”化模式的落实不仅仅需要同时兼顾教育、产业经济等多项功能,还需要随时根据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产业及结构进行系统化、完善化调整[2]。以社会相关部门、各个行业、企业与学校为主体,共同促进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形式的诞生,校企融合的衍生和成熟不仅仅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还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要点
(一)校企融合之需求导向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典型模式之一,例如德国推行的双元制,美国推行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推行的工读交替模式,我国推行的学院-科技园区一体化、专业+大型企业一体化、专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一体化、专业+校办企业一体化、专业+行业协会一体化等众多模式。校企融合模式的应用与发展都对职业教育的持续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通过对传统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这些模式的侧重点大多在于产和学的结合,并没有突出研的实际作用,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还没能够达到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没能够促进校企融合发挥出最大的效果[3]。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就需要从需求导向入手,对市场需求的实际导向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导向的变化对校企融合的方案进行不断地调整,职业教育实行的校企融合必须要将各级职业学校、企业、产业与各个行业融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示出活动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体现出全新的功能和特质。
(二)校企融合之多主体管理
在校企融合的实际运行中,确认并且突出组织的主体地位对处于市场需求视角之下,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校企融合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为校企融合提供法制保障。对以往的校企合作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活动没能真正实现校企融合的真实原因在于并没有突出整体组织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明确行业协会以及事业单位之间的责任,没能够明确所有参与者的职责,也没能够对活动最终结果承担者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学校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也难以促进校企合作更高效率更稳步的进行。综上所述,在校企融合的实际进程中,需要充分明确学校、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各个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需提升各个组成部分的法律意识,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主人翁的价值和作用,以促使校企融合的科学性、合法性、有序性运动,尽可能地减少或者是避免产教结合工作存在的零乱性和不规范性。
(三)校企融合之多功能复合型
多元化是目前市场需求发展的主要趋势,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为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将多元化应用于校企合作之中也有了更加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多元融合打破了传统单一化合作以及双向合作的壁垒,深入落实和贯彻产、学、研三位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校企融合更全面更深入发展和运行,而这种情况下融合出来的产物则同时兼顾了生产特点、教学特点和科研特点,可有效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可显著推动企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将产、学、研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全方位的良性的完整化的循环体系,在加快三者内部发展进程的同时还能够由里向外散发出能量,以发挥出最可能大的社会效应,发挥更强大有力的社会功能[4]。
(四)校企融合之产业化
产业化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在校企融合过程中以某种产业为主体,就其在市场经济这一大背景之下的行业需求导向为中心,以最终收获的效益为任务,以专业化的服务和有层次的质量管理为渠道,构建出具有品牌化和系列化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包括行业优势、专业分工、龙头带动、面向市场、规模经营、相关行业配合以及市场化运作等,基于此,可将产业化泛指为在市场需求视角之下的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具有个性化、差异化以及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相关竞争优势的,存在独立品牌的,具备核心的专业的竞争力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活动,该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引领和带动与之合作的一系列项目,能够严格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能够充分符合市场导向,能够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种种项目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判断,包括技术和专业等,顺应市场存在的进退机制,避免不必要的付出和投入,打破片面性和局限性[5]。
三、市场需求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策略
(一)以技术为核心进行产教融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用事实证明了这一观念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技术不只是市场经济背景之下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教育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因素。技术在校企融合中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思维,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在进行相互合作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的调研,要对市场的实际需求、技术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的实际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掌握,将技术成果变成真正地存在于现实之中的生产力,同时渗透进专业教学的内容,融入教学改革的方针策略,为产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使其形成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成为企业技术的培养基石。
(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平台
构建产、学、研议一体化技术平台首先要做的是形成“三位一体”技术平台模型,对传统的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以此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评估教育活动的特点和科学发展的规律,以技术为第一切入点,成立“三位一体”技术平台模型。其次突出“三位一体”技术平台的重要内涵,主要包括技术研究功能、技术传承功能与技术转化功能等,最大程度上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构建,并促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三)完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完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其一为产业化应建立原创性、高效性的运营机制,其二为企业化应建立有组织化、独立化的管理机制,其三为以价值主导为原则建立评价机制,其四为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建立进退机制,其五为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建立人才流动机制[6]。
四、结束语
基于市场需求这一视角之下,校企融合的展开已经成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形势新背景之下,理解校企融合的真正的内涵和要点,以技术为主要切入点,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化的校企融合机制,以促进职业教育、企业和行业协会结合工作的高效展开,以顺应市场需求的实际导向,促进市场经济更健康更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致平,王升,池卫东.市场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65-69.
[2]吕向生,趙本纲.基于职教集团视角下校企“四融合”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4):7-9.
[3]崔志钰.需求视角下的积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No.173(5):46-49.
[4]张梅,南德红,叶绮霞.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校企文化融合[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5(1):38-43.
[5]项伟峰.基于行业协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4):68-69.
[6]徐春梅,刘世民.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7(2):35-38.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