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 要]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根据每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为其提供适合的就业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才的作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现状,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驱动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策略分析。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58-02
党的十九大会议在十八大会议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创新放在影响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新一代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迎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为了能够培育出更多高素质人才,高校也需要在创新创业发展背景下不断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新方法,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成长,并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综合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就业领域,一些大学生不再关注类似事业单位、公务员这些单位,而是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一种灵活性较强的就业方式。高校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和大学生就业发展要求相背离,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需求,高校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立足于社会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难问题。受高校和企业在人才供需层面上的结构性矛盾影响,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突出表现为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缓解社会就业难问题。(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顶层设计计划。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先后提出创新型国家打造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发展战略,而这些战略的实现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国家战略发展实现提供更多人才支持,从而为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提供助力支持。
二、大學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没有和就业指导体系结合在一起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快速发展的关键,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多个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不利于为大学生学成后就业提供重要指导支持。
(二)创新创业发展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创新性较强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想要有所突破需要得到高质量专职教师的发展支持。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不完善、教师力量薄弱等问题,由此不仅无法发挥出创新创业家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不平衡
创新创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教师强化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个人领悟和感受来获得更多能够指导实践的知识。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存在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虽然有一些学校拥有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觉悟,但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仍然会受到资金、政策、场地等多个条件的限制。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对策
(一)形成科学化的创新创业学科教学定位
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制定出科学、统一的标准,则无法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陷入边缘化的发展处境。为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科定位,在融合多门课程体系的情况下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确保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的有法可依。
(二)打造多学科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多学科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力量,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时候需要关注多种学科的紧密性,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打造出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动态化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文件,因而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来打造具备学科特色、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配套的导师导学机制,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打造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创新创业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来作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在一起
高校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时候需要树立大就业的发展理念,在常规性就业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时候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就业指导工作充分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就业思想理念。在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想要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梳理创业及就业的思维,紧跟时代发展需要来开创属于自己的视野,将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日后的就业实践中。
(四)高校需要根据社会用人需要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1.强化隐性课程的设置。在开展就业指导的时候高校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社会范围内创设适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宣传方面,高校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对学生的未来就业进行指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强化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2.高校需要完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建设。通识课程主要是指以必修课的形式所开展的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让真正有创业才能的学生投入课程建设中。通识课程主要包含心理学、公共关系、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多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所需要从事的岗位和职业。通识课程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减少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3.增加创新创业技术类课程。创新创业技术类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会以选修课为基本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创业发展实际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具体包含产业项目研发、商业计划书的制订、创业风险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
(五)优化课程教学环节,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和就业指导的融合发展
(1)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来确定不同的创新创业发展方向,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专业性。(2)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确保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3)在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中融入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模拟现实技术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创业发展过程,了解创业的各个过程,并能够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调整企业的经营发展规划,对企业的生产数量、原材料、人员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调配,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和统筹规划能力。
(六)調动一切积极因素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力量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力量,为此,高校需要适当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引入门槛,着重关注创新创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在创新创业实施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加快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准入机制,为招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人才提供重要标准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知识和科技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工作岗位和事业融合的创造性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要着重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而且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来打造一个综合素质强的创业群体,分层次、分阶段地对这个群体成员开展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高素质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够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发展,需要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到较高的层面,并从课程内容优化、师资队伍打造、清晰的课程内容等方面思考怎样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旨在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瑞,陈加强.创新创业驱动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审视[J].教育与职业,2019(5).
[2]邹春霞.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4):86-89.
[3]任情.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才智,2018(25):110.
[4]徐昊翔.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探析:以打造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85-87.
[5]张鹏,吴治锋,常江,等.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35-36.
[6]田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J].领导科学论坛,2018(3):63-65.
[7]王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77-80.
[8]苗欢.创新创业教育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探索与实践[J].文存阅刊,2017(21):13.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