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潭藤牌舞现代价值的内涵

2019-02-10 03:55张茜
北方音乐 2019年24期
关键词:平潭传承内涵

【摘要】藤牌舞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戚家军追倭至平潭时当年所创的鸳鸯阵藤牌操。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属驻军平潭常操练藤牌军,逐步演变为文娱活动中的藤牌舞。本文意在寻求平潭藤牌舞的起源,在其艺术演变的基础上探索其现代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其存在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平潭;藤牌操;舞蹈;内涵;传承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平潭,简称“岚”,俗称海坛,福建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全县陆地面积3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中主岛海坛,面积为267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福建的“马尔代夫”,同时也是著名的渔业基地。花岗岩遍布,海侵海蚀,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地貌,分布广泛。

一、藤牌舞起源

1559年,戚继光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3000新兵,教以击刺法,将这支队伍训练成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此阵运用起来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因此,藤牌操传入民间。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属驻军平潭,时常操练藤牌军,同时传教乡勇,由此演变为民间健身活动项目,融入健身活动中,继而受到群众喜爱欢迎,时常在民间节庆、祭祀活动中表演,逐步演变为民间文娱活动的“藤牌舞”。内容多为两军对垒,互相攻守等。舞者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同持叉、棍者对打。舞路程序共有六阵:一字长蛇阵、双龙戏水阵、三才定穴阵、四门兜底阵、五虎靠山阵、九官八卦阵和十面埋伏阵。六阵之后即为单打、双打、三打,最后以藤牌手舞狮祝捷结束(参考书籍林文照《拥抱世界》)。

二、藤牌舞的教育意义与娱乐价值

藤牌舞在长达400年的传承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结构,如今已是一个深邃的文化载体。历史上,戚继光创“鸳鸯阵”打败倭寇,郑成功操练“藤牌军”收复台湾,传教乡勇,成为民间健身文娱的活动。他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平潭这一特殊地区的地貌结构、风土民情、民族历史、审美情趣各个方面,可以说,这个舞蹈是其社会文化交织的大融合,有人说“千人跳一舞,一舞跳千年”,形象地体现了一种舞蹈的艺术文化价值。

人称“藤牌操”为“中国第一军事操”,现今的藤牌舞承受了400年时间的洗礼,从“藤牌操”到“藤牌舞”的演变,经过400年时间的沉积,它诞生的特殊历史性、存在的表演形态、发展的广泛性都在向人们倾诉着这门舞蹈艺术存在的不易和其充满生机的文化体系。舞蹈表演形态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素材形成了特定的舞蹈表演形态,反过来,舞蹈表演形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它蕴含了民族的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积淀。加强“藤牌舞”文化的学习,对提高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藤牌舞”舞蹈文化是中华名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迫切要求在学习它舞蹈表演形式的基础上深究其文化,追渊其文化价值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藤牌舞”伴随号与锣鼓等乐器演奏表演,节奏明快,气势磅礴,从创始到表演形式的形成皆来至于民间,现经编排表演的藤牌舞承载着平潭儿女不畏强敌、奋发有为的精神情操,是平潭不可多得的民間舞蹈精华。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平潭地方独有的民间艺术体育活动,这几年,藤牌舞受到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加入到藤牌舞的学习训练中来,藤牌操越舞越红火。随着藤牌舞的盛行,藤牌舞逐渐开始在民间节庆和祭祀中表演,以生活形态为主题的仪式性,以民间生活为基调的大众性,群众易接受,娱乐性强,在娱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历史文化学习,锻炼了身体,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三、藤牌舞的传承与发展

今时,“藤牌舞”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起,将给藤牌舞的发展和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藤牌舞”的发展蕴含着平潭400年文化的传承与传扬。现今藤牌舞的传承人所剩无几,需要现代人的传承和整个文化环境的保护,传统的民间艺术大多通过民间艺人进行传承,因此,对具有高超技能艺人的研究保护更为至关重要。相较于平潭藤牌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发展成为现今我们艺术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的保护体系,重视藤牌舞民间艺术家及传承人的保护,研究整理收集藤牌舞文献资料,归纳总结藤牌舞舞蹈历史进程;走入民间藤牌表演艺术机构演绎团体,挖掘藤牌表演历史信息,整理归纳编入文字,形成文字材料。

其次,进入校园及民间艺术培训机构,发挥学校传承的作用,在当地广泛传播学习此民间艺术,在培养继承的同时更好地做到保护工作。现今,藤牌文化已进入平潭的幼儿园及小学校园,在晨间进行学习和锻炼。这一项举措大力推进了藤牌舞的传播,从幼童开始,操练藤牌操,演练藤牌舞,进而深入感知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型媒体软件的借用无疑是推广传播过程中的另一利器。现今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视频传媒的普及与发展,各种类型视频题材风格五彩斑斓,内容多样化,一部好的视频宣传通过后期幕后处理之后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更直观,也更有欣赏性,更能让人容易接受。通过视频制作软件为平台,发布藤牌文化视频、藤牌操操练视频及特殊节日时期藤牌舞表演视频,借由平台这一途径推广给广大人民群众。

藤牌操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及相关舞蹈艺术机构、社会社团协会的支持和推进。考虑借用当地文化部门及社会社团,开办藤牌传承培训班,宣传引入大量学院,培养传承人,聘请当地藤牌舞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传授分享技艺。制作藤牌舞被列入当地学校视频规范教材,从而指导教学。

最后,推进藤牌从民间艺术走向舞台表演艺术。与各类戏曲、音乐、影视等门类艺术加深合作,挖掘保存藤牌舞本质淳朴地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深入加强其舞台表演艺术性。创新合作,在传统节日中,赋予作品节目的现代感,增加节目的艺术性,挖掘与藤牌相关的现代社会理念和价值,注入到节目中去。在节日中,在作品中寻求达到与观赏者思想上的交流,进而了解藤牌文化。

藤牌作为一种遗产文化,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创新构建它。藤牌文化为平潭特有的文化现象的代表,我们的继承创新需要在符合现今人审美、社会生活发展中,在原有的文化中注入新元素,丰富它的灵魂,增添它的魅力,让藤牌文化活跃起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样对平潭藤牌舞的发展和传播也能起到积极地推广和传播作用。

参考文献

[1]董佳杰,周义义,朱邦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舞”健身价值及推广路径研究[J].运动精品,2018(10).

[2]陈温瑶.温州藤牌舞民俗文化探究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18).

作者简介:张茜(1985—),女,汉族,安徽定远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舞蹈学。

猜你喜欢
平潭传承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平潭映象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实验区+自贸区:双核驱动 平潭提速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