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初中教育现代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初中阶段的教育开始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之中,数学学科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视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际上已经不再适合实际教学的发展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初中的数学课堂要实现各个方面的创新,只有创新研究出好的数学教学方法,才可以达成更加高质量且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怎样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教学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帮助教学发展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是我们从小到大都需要学习的学科之一,而初中数学更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对于同学们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现代化的进步,数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和运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慢慢地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实现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之中,数学老师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基本理念,鼓励同学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以及日常的生活实践里,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的高效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设计高效教学方法的过程之初,要首先明确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要求,并且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努力完成这一要求。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始终坚持以同学们为课堂的中心和重点,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到里面去,吸引同学们主动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做合适的引导,形成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营造出课堂的轻松、活跃的气氛,让数学的学习变成有趣的事情。
(二)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本质上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和其他的科目的学习相比难度算是比较大的,数学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这两项学习能力上的要求对于多数同学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同学往往会在复杂的数学难题面前停下脚步,对于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更是完全的放弃了。为了改变数学学习中这一经常出现的情况,老师需要想出一些办法调动起来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老师需要将一些抽象的数学原理和定理变得更形象和具体一些,力争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和概念,其次,老师要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各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吸引同学们主动地学习数学的效果,只有同学们真正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了,才能学好数学和学懂数学。
二、 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 完善课前预习,提升授课效率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讲,其应履行的职责并非只是规划课堂、总结问题等,还要从不同层面来鼓励学生加强自主预习,通过不同措施的恰当引用来促进学习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就现代初中生来讲,其大多都存在学习自主性较差的情况,也已经习惯了在教师安排、要求下学习、预习,能够自觉预习的学生只有少数。再加上传统授课模式的长久影响,学生大多都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中,就鼓励学生充分重视起课前预习,促使更多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独立思考、分析的机会。且在正式授课前,该教师围绕一元二次方程定义、运用提出了各项问题,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做出进一步了解,同时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督促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充分利用外力来完善数学学习探究。如:进行微课视频的观看等途径来完善自主学习。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数学學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为其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够为授课效率的显著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 激发学生兴趣来构建高效课堂
首先,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明确同学们才是课堂的主体,数学课堂要坚持把同学们作为主体,同时老师还要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同学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提高,同时还能改善原来沉闷的数学课堂气氛。其次,老师要坚持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同学,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的提高,也是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最后老师要和同学们进行各个方面的及时交流,要努力与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从而产生学习数学源源不断的动力,还要培养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数学。
(三) 融入数学思想来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需要融入一些数学思想,其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之前,先把涉及的数学思想集中一个汇总,并协助同学们对其进行分类,这样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知识以及思想进行分类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同学们用分类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难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思维以及自主能力。例如:在进行空间图形的课程时,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分析图形的特点,要求同学们依据这些图形的特点,分析总结出不同的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让同学们归纳和总结出各个图形的特点,同时要求同学们依照图形的形状和特点,把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让同学们学会利用分类的方法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 联系生活实际来拓展教学空间
老师要把数学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就是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可采用一些方法来实现这一效果,首先可以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数学课堂上创造出类似于生活中的情境,然后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将同学们进行编排分组,并选出一个数学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帮助其他的同学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里去。最后老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数学课堂活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如进行数学游戏、数学应用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数学课堂与日常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五)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大胆展示也是优化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路径。除了教师的科学引导外,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主动权,也能够为其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带来积极影响,给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在进行教材知识讲解过程中,也能够对以往教师的处境有深刻体会,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且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以此来优化生动、高效数学课堂的科学构建。且学生不论是展示自身观点,还是对所讲题目进行数学建模,以及灵活引用逻辑思维来解答学生提出各种质疑过程中,都能够给其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比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之后,进行相关题目的分配,以及主讲学生的安排。在各小组结束讨论之后,引导学生开始演讲。围绕“求证某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问题,主讲学生可以通过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探索出更新颖、多样化的求证方法,然后将相关解题思路、方法大胆讲解给师生。方法不同、计算过程不同,但最终获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促进其课堂学习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给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六) 完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信息技术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涉及数、式变换,以及形的变换。对此,为了学生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数学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的灵活引用来将函数图像画出来,或者是进行相关几何模型的展示,对图形进行平移、翻转,以及伸缩变换等操作。这样既可以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变得具体、简单化,也能够更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数学中的对称美、曲线美,以此来引导更多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数学知识学习其实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枯燥。且通过不断优化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也能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来讲,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数方格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探究,让其对平行四边形、矩形之间的联系做出初步感知。然后,再基于多媒体技术进行割补法的引用演示,以此来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轻松、高效推导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在有序观察其演变过程中,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其实就分别相当于矩形的长与宽。之后再为学生提供一定空间,让其仿照图的方式来进行剪拼,进而使得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感性认識,真正摆脱以往对数学知识学习存在的枯燥印象,促进授课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另外,有效反馈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路径。对于初中生来讲,其大多都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随着所学知识难度、任务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极易出现自我评价不当等情况。对此,其教师应选择恰当措施方法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基于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获得更多成功经验,促进其自信心的不断增强,有效摆脱各种困扰,以此来优化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不管是使用什么方法,都要始终坚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努力促进同学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要努力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原则,并把这作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80.
[2]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90-104.
[3]王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15-119.
作者简介:
刘廷斌,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