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兆琴,李萍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盐城224000)
直肠贯通伤在临床过程中并不多见,多因患者在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或是生活以外所致。损伤对于泌尿、消化两大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常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和骨盆骨折等,临床处理十分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1]。现将一例直肠贯通伤取大隐静脉移植血管的护理抢救配合体会如下报告:
患者,女,64岁,已婚,因“肛门铁器刺伤一小时”入院。就诊时查体:T37℃P62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被动体位。直肠检查:指套染血,肛周未见皮肤破损,肛门流血。腹部CT:盆腔内积血积液。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诊断为因直肠贯通伤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于2017年06月17日在全身麻醉情况下行“剖腹探查”术。患者病重,术后转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腹腔探查腹腔大量积血及血凝块,探查发现直肠肠系膜左侧破裂口,伴系膜血肿,分离乙状结肠外侧融合,分离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系膜,游离至骶前去除血凝块后,发现左侧髂总静脉距髂内外分叉1cm处离断,血管缺损约3cm,仅剩部分管壁相连,无法直接吻合。游离髂总血管两端约1cm,取右侧15cm修剪拼接成型,管径约2cm、长度约3cm与断端吻合,用肝素水滴水冲洗,防止形成血凝块,探查全程移植血管及各个吻合口。术中休克,血压最低50/30mmHg,术中输红细胞纠正失血性休克,并输入血浆1000ml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无明显输血反应。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置入引流管两根,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
3.1.1 护理人员安排顺序调配骨科、血管外科、胸外科等专科成员到手术间,安排合适的巡回与洗手人员。两人巡回,高年资巡回护士负责统筹安排与静脉输液的管理,一人负责台上、台下物品供应,手术配合与手术记录,另一人担任洗手护士。
3.1.2 物品准备腹腔器械包和血管外科器械包,以及术中常用的抢救药物和一次性物品的抢救箱[2]。台下物品供应高频电刀、吸引器两个、变温毯、输液加温器、消毒液、温盐水、除颤仪等。
3.1.3 手术间准备应该特别重视手术间的准备,百级层流手术间,室温调节为24℃,湿度为50%-60%,注意患者保暖,尽量控制人员的频繁流动,防止感染[3]。
3.2.1 巡回护士配合
3.2.1.1 静脉通路管理足够的静脉通路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手术中需要保证两条静脉通路:一条外周静脉通路,用于术中麻醉给药和补液;一条锁骨下深静脉通路,用于术中输血。外周静脉穿刺是需要注意避开桡侧远端和手腕,防止影响麻醉师对桡侧动脉穿刺和减少动脉穿刺过程中带出外周静脉通路的可能性[4]。一组动脉有创血压,监测血压。
3.2.1.2 体位摆放 根据手术的特殊性,患者采用仰卧位,背后垫硅胶垫,双腘窝下垫软垫,使下肢处于高位,便于回流,避免患者肢体与任何金属物品直接接触。另外,在骶尾部使用防压疮贴,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3.2.1.3 输血准备严格执行三查十对;病人血型卡需要放置醒目位置;核对信息后先输入血小板、冷沉淀,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输血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出血量、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输血速度的调节,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容量与右心功能,避免因输血出现肺水肿[5]。
3.2.1.4 病情监测术中患者出血量约为4500ml。术中休克,血压最低50/30mmHg,术中输红细胞19.5U纠正出血性休克,并输入血浆1000ml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无明显输血反应,输血后患者P100次/分BP110/74mmHg.
3.2.2 洗手护士配合纱布、缝针的管理手术刚开始需要五块显影纱布,缝针不打,清点进腹器械,保证配合医生最快的速度开腹,稍后进行手术器械与敷料的仔细清点,巡回、洗手护士手术清点记录单签字确认,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记录,关闭腹腔前手术医生再次确定腹腔内没有异物,并签字[6];保留缝针内、外包装壳便于核对,吸盘的运用,血管外科器械的使用以及缝针管理的安全可靠性;器械的归类、摆放以及归置合理分布;术中全力配合,确保手术过程无菌操作,及时、准确、主动的传递用品,保证手术的顺利以及患者的安全。
3.3.1 术后病情评估在患者转运之前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在进行转运。
3.3.2 用物准备备用常用急救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便携式抢救仪器:简易呼吸气囊、多功能注射泵等,以及患者的病历[7]。
3.3.3 患者安全转运接收病房的准备,提前半个小时通知ICU病房准备接收病人,然后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在转运过程中进行护送[8],避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此例病例抢救成功的原因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是患者自身及时就诊;二是医护人员早期发现诊断,并进行迅速的急诊处置;应急抢救过程合理、妥当;术中及术后护理安全、合理;抢救人员具备强大的专业素养,临床经验丰富。在后期的工作中需要保持这种工作的态度和积极配合的团队协调能力,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重要的技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