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琴,张 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急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1]。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较差,为提高治疗有效率,在左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作为制定临床护理方案决策的参考依据[2]。我院在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获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均龄(68.24±6.42)岁,心功能III、IV级有17、3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均龄(66.43±10.27)岁,心功能III、IV级有21、2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P>0.05。
对照组采取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吸氧、强心、利尿、坐位等。
观察组在急性左心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责任护理负责人,并进行循证护理专业培训。②根据急性左心衰常见问题及护理经验,制定详细护理方案。③深入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探讨学习其容易出现的心理困扰和并发症,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紧急干预措施。④严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尿量、尿色等评估肾脏功能,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评估等评估呼吸功能。⑤采取端坐位、四肢顺序性结扎等方法减少回心血量。⑥注意患者口腔分泌物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⑦护士熟悉抢救流程,对患者输液量、输液速度等密切关注。
①临床疗效评价。显效: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心功能指标评价。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4h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输出量(CO);③护理满意度评价。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3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对照组相应为22、13、1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 VS 70.00%,x2=6.25,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LVEF(37.51±5.76/35.89±45.9)%及CO(60.73±9.64/58.96±10.15)mL对比差异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58.01±6.28/51.42±6.24)%及CO(94.73±12.37/82.59±11.68)ml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38例、满意12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相应为27、16、7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 VS 86.00%,x2=7.53,P<0.05)。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心脏收缩力突然减弱、心排血量急剧降低组织灌注不足以及心室后向淤血。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好发人群,加之其基础疾病多,身体机能差,发生急性左心衰后,容易出现呼吸、消化、泌尿等多系统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为提高治疗有效率,在给予急性左心衰常规治疗外,还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指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通过实证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最佳护理,是当前护理工作的新方向。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最新的护理研究理论依据、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和临床经验、病人实际情况和期望[3]。我院对老年左心衰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左心衰病理机制、治疗以及护理的最新进展,并据此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循证护理重视病人的个体情况,结合患者病情,评估其并发症风险。同时,通过深入了解患者性格、追踪患者心理状况,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通过将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病人需求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升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