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毅,周 燕*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10)
ICU是收治急危重症患者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而质量评价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对实际护理质量进行评判,明确质量差异,以区分优劣,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国内临床护理质量的评价方法相对单一,且以主观评价占居于主导,客观评价方法相对较少。近年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逐步应用开来,有助于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1]。本文主要对ICU护理质量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实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根据制定的选择标准,将30名ICU护理专家纳入研究中,包括ICU护师、ICU护理骨干,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具备三甲医院临床护理5年以上经验,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其中,男性4名,女性26名,年龄29~41岁,平均(30.3±1.4)岁;工作年限5~20年,平均(8.3±2.1)年;学历:大专5名,本科21名,研究生4名。
于2018年5月~8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入院专家开展2论问卷咨询调查,在实施调查前先与专家进行电话或微信联系,再通过邮件、现场发放、邮寄等方式发放问卷。
第一轮主要获取专家的个人信息,及其对初定三维质量指标的意见或看法,对拟定指标予以筛选、修改;再回收问卷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及分析,编制第二轮咨询调查问卷,并把结果反馈,随同问卷发送给专家。
第二轮对各项评价指标进一步筛选,并确定各指标体系权重;回收咨询问卷,并进行整理,对专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分析后,确定指标及其指标体系权重。
掌握专家积极性系数,由每一轮问卷回收率表示;并掌握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判断依据与熟悉度决定[2]。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通过x2检验,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标准差及满分比判断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应用克朗巴赫系数评价ICU三维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信度,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通过统计,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具无明显差异(P>0.05)。
(1)均数,第一轮结果显示109个指标重要性评分均数为3.56~4.96,均数>4.50,分指标45项。第二轮结果显示77个指标重要性评分均数3.56~4.96,均数>4.50指标25项。
(2)标准差,第一轮、第二轮评价指标的标准差分别为0.21~1.15、0.21~1.06,除个别指标外,差异较小。(3)满分比,第一轮、第二轮评价指标的条目满分比分别为0~0.96、0.20~0.96。
通过计算,专业判断系数0.988,熟悉系数为0.862,权威系数为0.924。
本研究两轮咨询调查协调系数具<0.05,表明专家一致性检验可行度高2。
依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3.5、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77项。
科学评价护理质量是促进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重要环节,所以,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ICU护理质量客观有效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三维质量评价体系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如今日益成熟、完善。根据ICU临床特征及护理需要,建立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三方面的评价体系,其中要素质量指标主要涵盖护理人员配置、科室环境、科室制度等;环节质量指标主要强调护理过程控制,以护理人员为导向,针对护理过程规范;终末质量指标以患者为导向,针对护理终末结果制定[3-4]。从本研究中,ICU护理要素质量涵盖9项二级指标,以床护结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监测及护士素质满分比最高,分别为0.76、0.65、0.60,表明专家对上述指标意见集中,有较高认可度。ICU是医院收治急危重症特殊科室,临床风险远高于普通病房,所以对护理环境有很高要求,重点在于科室监护技术、监测指标判读等,突出专科护理。当前,临床护士认为护理质量就是终末质量,过分注重护理终末质量,使护理质量评价不全面。本研究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确定2项终末质量两级指标,4项三级指标。护理不良事件率、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满分比最高,其次是医护患满意度,表明医院应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终末质量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三维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可信度,有助于实现护理科室护理质量的客观、全面评价,促进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