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苏
(南通市和美家妇产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临床上AMI表现为胸骨后持久而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1]。我院2018年05月20日收治了1例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住院号:1546317,因“胸痛六小时余”于2018年05月20日23:39急诊入院。患者六小时前活动后突感胸痛,位于胸骨下端,呈持续性,压榨性,伴右肩放射痛,大汗,有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入院查体:T 36.5℃,P 70次/分,R 18次/分,BP 95/65 mmHg,Hr70次/分,脊柱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V1~V6导联、Ⅰ、avL、avR导联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后急诊转至我院。辅助检查:肌钙蛋白Ⅰ0.41 µg/L,肌酸激酶MB量12.5 µg/L,肌红蛋白725.7 µg/L,N端B型利钠肽424.0 pg/m,血糖6.4mmol/L,血钾3.5mmol/L。急查心电图示:室早、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QT间期延长、ST-T未见明显动态改变,电解质:血钾3.80 mmol/L,予盐酸利多卡因及硫酸镁抗心律失常,05月26日查肌钙蛋白I 4.54 µg/L,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偶见房性早搏(71次/24h)、部分成对出现、偶见室性早搏(40次/24h)、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建议患者行ICD术,患者拒绝仍坚持出院,于2018年05月26日出院。
2.1.1 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胸骨下段呈压榨性持续性疼痛,大汗,有恶心呕吐,伴胃内容物。入室后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主诉,有无恶心呕吐,观察排泄物的量、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指导其每30分钟饮水200~300 ml,术后4小时尿量达800 ml。入室时血压波动在98~110/58~65 mmHg,心率波动在62~74次/分,呼吸18次/分,SpO2波动在99~100%。主诉无胸闷胸痛不适感,术后第二天突发室颤能及时发现予以处理。
2.1.2 穿刺部位的观察
患者经右侧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手术结束后立即拔出鞘管,使用专门的桡动脉压迫装置进行压迫止血。回室后护士每30分钟一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皮下血肿、末梢循环以及桡动脉搏动[4]。
05月22日上午09:00(术后第二天)医生床边查房时,患者主诉头晕不适,突然意识丧失,后倒在床,心电监护提示室颤,Bp80/42 mmHg,SpO288%,一名医生立即摇平床头,去枕平卧,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胸骨下限深度5~6 cm,并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同时呼叫其他医生及护士。
冠状动脉一旦闭塞,病人表现为持久而严重的胸痛、大汗,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甚至死亡。所以术后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观察患者有无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疼痛的时间和程度、心肌酶谱是否升高、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
急诊PCI术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首选治疗措施,而恶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过此例患者护理我的体会如下:术后严密监测病情以及对并发症的认识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抢救时医护配合,严密的组织分工将能保持抢救时井然有序,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对PCI术后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知识的教育,让患者掌握疾病自我管理的方法,将能减少PCI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预后。患者出院后医院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将能提高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