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珍
(莆田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医院感染是病患在住院期间在院内被感染的情况,其引发因素较多,且发生时会对病患的治疗效果造成消极影响,为了广大病患的身体健康,医院一直努力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的方法,其是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注重持续性和全面性,而介入手术室因其涉及的科室和病种类型较多[1],发生院感的几率更大,因此对于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就更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介入手术室感染的防控工作质量,笔者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其防控工作的情况,详情如下。
从2015年到2017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患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进行手术的为对照组,实施后进行手术的为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7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7.6±6.4)岁,组间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实施前使用传统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后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首先,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控制标准。依据相关规定,结合介入手术室的工作的实际内容,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质量控制和检查的相关标准,并组织培训课程向医护人员进行知识讲解。而后,成立感染防控小组,科室成立管理小组,履行感染防控职责,每个月进行一次科室自查,在发现问题时需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整改。由感染科对科室进行定期检查,加强监督。加强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加强对各级人员卫生消毒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预防医院感染的警惕性,是科室人员遵循质控标准进行工作,降低院感的几率。手术器械集中处理,由供应室对手术器械进行集中清洗和消毒,制定详细的清洗流程和消毒标准,提高介入手术室器械的质量。手术间环境的管理,对手术间进行每日清洁,用消毒液拖擦地面,用75%乙醇对仪器表面进行擦洗,室内空寂进行消毒1h并记录,使用动态杀菌剂,紫外线过滤器等进行净化除尘。
观察两组病患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制定知识调查问卷,对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护理人员、陪送人员、保洁人员等56人进行卫生消毒知识调查,通过制定调查问卷,评估实施前后各级人员卫生消毒知识的正确率,包括消毒程序、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器械检查等,分值0~100分,80分以上为较好,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正确率=(较好+一般)÷例数×100%。
数据均纳入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病患发生医院感染16例,发生率为16%,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3例,发生率为3%,观察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医护人员卫生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施前较好18例,一般24例,较差14例,正确率为75%,实施后较好36例,一般18例,较差2例,正确率96.4%,实施后各级工作人员的卫生消毒知识的正确明显提升,数据差异明显(P<0.05)。
医院感染不利于病患早日恢复健康,严重时可能加重病患病情,因此需要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持续质量改进注重持续性和全面性,其时间长效,并从提高整体质量出发对院感进行防控,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其在实践中不断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中的疏漏[2],并明确相关质量检验的标准,降低了工作疏漏的几率,并使得检验更具准确性。其次将手术器械交由供应室集中处理,强化了环节管理,有利于提高清洗消毒的效果,通过规范器械回收、清洗、包装、供应等程序,不仅使得手术器械包的质量得到提升,且因为合理的保养措施,使得器械使用寿命延长,在提高医院感染预控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科室的成本,充分发挥了消毒供应室的作用。介入手术室是医院中院感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之一,其空气消毒及检查是介入手术室的重要工作。空气质量是保证消毒隔离效果的基础,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得科室人员水平提升,无菌操作更加规范[3],从细节上全面预防院感。
综上所述,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综合性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病患的健康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