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凤
(上海建峰护理院,上海 200083)
根据用药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输血和高营养输液等,静脉输液可以将输入物质的浓度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浓度,并维持平衡,降低对机体的损伤,其原理是利用外界大气压和液体压力间的静脉压力将无菌液体、电解质或者血液等输入体内。但是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疼痛和肿胀[1-2]。因此,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治的静脉输液的80例患者为对象,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具体结果如下:
1.1.1 资料来源与分组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52岁~98岁,平均年龄是(75.65±1.27)岁,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平均输液时间有(12.28±1.21)天;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54岁至101岁,平均年龄是(76.35±1.36)岁,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平均输液时间有(11.36±1.36)天。对比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的年龄、性别、输液时间等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认可。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熟练进行静脉输液的流程,保证无菌操作等;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选择血流丰富、弹性好的血管作为静脉输液的穿刺血管,提高医护人员的实践能力,做到一次完成,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同时根据输注药物的理化性质,调整输液的速度,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让其了解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饮食规则等注意事项;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关照,避免出血、肿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及时观察患者的体征等,出现情绪异常的患者要及时疏导患者的情绪,输注药物有高危药品时,要在旁边放置提醒卡;将30毫升50%28-40摄氏度的硫酸镁溶液放置在无菌纱布上,保证温度30-45度,在输液上3-5厘米处进行湿敷,同时按患者的舒适度进行按摩[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其中,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所有临床观察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5.00%(38/40),其中,十分满意的患者有30例(75.00%),满意的患者有8例(20.00%),不满意患者有2例(5.00%),比对照组高20.00%(8/40),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22,小于0.05。
2.2 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为5.00%(2/40),比对照组低15.00%(6/40),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425,小于0.05。
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的静脉导管的插入和化学药物对机体血管的刺激,导致静脉输液部位产生炎症的反应称为静脉炎。多数患者的表现为浅表静脉炎,具体表现是红肿、疼痛以及可以触摸到的条索样或者串珠样的硬性结节;浅表静脉炎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会进一步发展成为深部静脉炎,深部静脉炎的主要表现为凹陷性疼痛、皮肤暗红、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临床症状,需要卧床休息治疗[4]。因此,对静脉输液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优质的护理措施以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近一年的8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通过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实践能力以及湿敷等多种手段,将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降低至5.00%,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达到了95.00%,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