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 100020)
妊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产妇在围产期会因为不同的因素而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影响泌乳情况,甚至会增加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1]。有相关研究显示,围产期给予产妇心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状态和泌乳情况效果较好。对此,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63例初产妇,在产后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护理干预,并研究其产后出血和泌乳情况,现主要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研究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2例)本组的产妇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7.63±3.12)岁;其孕周为38~41周,平均(39.03±1.03)周。对照组(n=31例)本组产妇年龄范围21~37岁,平均年龄(27.58±3.61)岁;其孕周为39~41周,平均(38.92±1.13)周。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孕周等情况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和研究组产妇之间差异可比(P>0.05)。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1)产前心理干预:在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协助产妇进行产前的相关检查,并通过交流来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其讲解分娩的注意事项,告知产妇不良心理情绪对胎儿及产后对其自身的影响,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此来使其保持稳定的心态来进行分娩。(2)产后健康教育:在产后护理过程中,要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并对母乳喂养的方法进行普及,对不愿意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耐心劝导,以此来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对产后的饮食进行干预,科学搭配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少食多餐,以此来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3)产后心理护理:产后尽早使婴儿与母亲接触,使产妇能尽早的进入母亲角色;指导产妇家属多关心产妇,从生理和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产妇,给予其情感方面的支持,以此来缓解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
对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情况进行记录观察。
涉及数据用SPSS 23.0统计软件开展分析处理,产后出血量和泌乳量用表示,t行检验,P<0.05。
研究组产妇的平均产后出血量(215.35±26.94)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2.54±27.36)ml,(t=9.82;P=0.00);且研究组产后72 h的泌乳量(405.31±36.94)ml,相较于对照组产后72 h泌乳量(278.94±30.31)ml来说较高,(t=14.81;P=0.00);与参照组相比较来说,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
分娩是正常女性需要经历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女性转变为母亲的重要过程。但大部分的女性在生产后会受到激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对分娩产生的恐惧等,会使其出现负性情绪,进而对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产生影响。因此,对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产妇的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产后72 h的泌乳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较高,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主要是因为心理护理是围产期护理当中较为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通过产前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产妇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实施健康教育可使产妇对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其认知,并使其懂得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产后出血和泌乳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产妇的依从性,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指导产妇家属对产妇实施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支持,满足其心理需求;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通过饮食干预可提高泌乳量,促进其康复。
综上所述,对产妇在产后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后出血情况,增加泌乳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