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19-02-10 04:10李慧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偏瘫医护人员康复

张 莉,刘 畅,李慧敏,沈 萍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7)

脑卒中在医学范畴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或是中风,脑卒中是指突发性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出血)造成的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与抽搐等症状[1]。主要表现为头晕、四肢酸麻与半身不遂、可并发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2]。脑卒中偏瘫就是脑卒中患者因为脑组织受损引发的对侧肢体瘫痪[3]。本研究就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观察分析,详情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7.24±28.57岁)与观察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4.85±31.46岁),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与注意事项普及,让患者及其家属对脑卒中偏瘫有正确的认知。同时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定期为病房通风、打扫。

1.2.2 基于常规护理上的超早期康复护理

(1)按摩护理。医护人员需每天按时为患者进行患肢按摩:揉按患者肩胛处、并向下推按后背与臀部,接着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揉搓大腿、按捏小腿,同时按压患者合谷穴(虎口,主治麻木、半身不遂)、曲池穴(主治手臂麻痹、上肢不遂等)、手三里穴(主治手臂无力、上肢不遂)、足三里(主治下肢麻痹萎缩)等穴位。2次/d、20 min/次。

(2)康复训练。从患者入院开始,医护人员需每天在康复师指导下定时陪同患者进行关节训练,上肢关节可进行外展/内收肩关节,伸缩肘关节,前臂的前后旋,腕关节掌背弯曲与指关节弯曲。下肢关节可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内外旋转、伸缩;膝关节伸缩,踝关节弓背、展背,2次/d、20次/组。根据患者病症好转程度为患者进行坐、站立、移动、上下楼梯等训练,2次/d、30 min/次。医护人员还可以游戏对话的形式帮助患者进行语言逻辑的训练、同时每天穿插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喝水进食、个人卫生的锻炼。

(3)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康复的基础、医护人员需要在护理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若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医护人员需要从精神、心理上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来帮助树立信心、增加护理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接受康复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包含语言功能、逻辑思维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肌力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t和“±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逻辑思维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肌力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所以患者的动作、运动都处于僵硬状态,患者生活质量也受到极大的影响[4]。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偏瘫不仅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还会因为长期的生活不能自理等因素对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5]。因此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是最为重要的目标。

而超早期康复护理可通过介入的方式促进患者产生肢体活动、提高患者肢体控制力[6-8]。本次研究中康复护理通过训练、按摩最大程度刺激了患者神经中枢、抑制了患者异常的肌张力。同时由于持续且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让患者身体潜能被充分调动、来达到皮层重建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选择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护理研究,具研究结果表示,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训练方式可充分调动患者机体的潜能与中枢神经的兴奋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皮层重建的进度、与护理质量。研究证明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有效率,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偏瘫医护人员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