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梁 刘向赟 朱跃光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痔核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本院治疗的痔疮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按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痔核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临床效果明确,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痔疮主要临床表现出排便疼痛、便血、肛门存在坠胀感和突出感。当前,临床治疗痔疮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主要分为痔核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1]。此次研究对以上两种手术方式进行观察,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本院治疗的痔疮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30)。所有患者均符合痔疮临床诊断标准,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及手术方案,自愿参加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0~78岁,平均(52.68±4.16)岁;病程1~12年,平均(6.16±2.45)年;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17±3.89)岁;病程2~13年,平均(6.45±3.06)年。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取痔核疮切除术。待腰麻成功,分析患者痔核部位,常规消毒扩肛,确定痔核,组织钳将外痔夹住向外拨出,充分暴露外痔后采用组织钳夹将痔基底位置夹牢,痔根部位与其顶部贯穿并缝扎动脉;于外痔左右两侧同肛门作出“V”型切口;以锐性和钝性两种操作手法剥离组织,肛门括约肌组织和痔核部位完全离断,痔核剥离直至齿状线位置,内痔核充分暴露;对内痔基底部位进行缝扎,切除内外痔,清理多余皮赘后作引流处理,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者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于术前进行各项检查,掌握患者疾病具体情况及身体情况,提前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待腰麻成功,采用无创伤性钳将母痔肛周皮肤夹牢,将直肠和痔疮下的黏膜轻轻翻开,缝扎器置入肛管中,充分扩张肛管并将内芯撤出,放置肛门镜携带缝扎器并采用7号线予以缝合。取出缝扎器后扩张吻合器,并将吻合器头端放置到环扎上部位置,调节缝合线松紧适宜后打结,用持线器将吻合器拉出并侧扎,手术完成后对切口采取止血和抗感染治疗。
表1. 两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长(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长(d)观察组 30 48.63±14.75 18.28±4.71 3.47±1.22对照组 42 64.25±15.39 33.56±5.42 6.53±1.46 t 4.351 12.742 9.663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痔疮完全消除,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有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痔疮已经大部分回缩,存在少量便血情况;无效是指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是治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观察对比两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含尿潴留、肛门坠胀、术后疼痛、吻合口窄小、出血等并发症。
该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18.0,对组间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都显著比对照组更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比对照组76.67%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疼痛1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3例、肛门坠胀2例、尿潴留1例、术后疼痛1例和吻合口窄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
痔疮属于肛肠科多发性疾病,其在各年龄阶段均可能诱发,其主要是出现疼痛、便血、肛周发生感染、以及还存在发生败血症的风险。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对患者带来一定影响[2,3]。痔疮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肛垫肥大下移,因肛四周的血管丛的血流发生瘀积而形成痔疮,其根据发病部位分成内痔、外痔、混合痔[4]。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核切除术虽对直肠部分功能予以一定保留,但该术式易引发各类并发症[5]。传统痔核切除术方式,在操作过程当中用组织钳夹住内外痔外拨出,充分暴露痔核根部,于外痔表面作切口,使用锐性和钝性手法剥离痔核,该操作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发生严重疼痛和各类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当前治疗痔疮的新型手术方式,该手术通过患者脱垂内痔上方以及邻近内痔上缘部位的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实施环形办法进行切除,把脱垂的内痔和黏膜等向上牵拉,肛垫放置进入肛管内,有效恢复肛管中正常解剖结构,阻断支动脉供血办法让痔疮由于供血不足而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少的特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
综上所述,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应用于痔疮患者临床治疗中,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有利于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