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 余建跃
习作教学普遍被认为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的难点,究其原因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还与学生阅读积累、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笔者班级中城市新居民中的学生占比60%~70%,由于家庭条件、家长文化层次限制,写作基础堪忧,遇到写景类作文,总是觉得无话可写,无景可描。教师畏教,学生畏写。然巧用微课的教学,可冲破难关,为学生进行素材多次重现,让学生看得到、听得明、讲得清、写得出,有效提升写景习作能力。
上课伊始,播放微课,出示课题及训练要点,从音乐、图像等不同角度使景物呈现的立体美,给学生视觉快感,为写好习作打基础;揭开了美景的神秘面纱,自然而然减轻畏难情绪;再适时插入作文的写作技巧的引领或点拨,学生就跃跃欲试,并放开手脚大胆下笔。
小学生写景的内容必须与自身的认知相匹配,如果他们面对不熟悉的作文题目也就难以下笔成文。但往往由于这些城市新居民子女,受家庭条件、家长文化层次限制,其对习作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印象多半是模糊的、零乱的,而要写好这种写景作文,这就要求写作前学生要对所写的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但让学生每天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又极不现实。而微课对准目标,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学生感兴趣,用心观察,也乐于挥笔。
例如,在《山水游记》习作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投影出作文题目及相关写作要求,接着按投影画面依次讲解,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印象。
新居民子女,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和父母一起郊游的机会少,平时阅读积累量也不大,对写作有着畏惧心理。如何让学生真正把习作当作一种乐事,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利用微课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明白写作只是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
例如,在《冬天的雪》习作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下雪天生就有认同感,课前投影出示雪景场面:好大的雪啊!纷纷扬扬,周围都是雪白一片!看,远处高楼都披上了厚厚的奶油,周围连树枝也都穿上洁白的外套,地面更是铺上了纯白的地毯。近处,房前屋后,庭院四周都是白色一片。通过微课雪景展示,让学生思想意识上有了铺垫,克服了心理障碍,后面的“说”和“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个别学生平时说话滔滔不绝,有声有色,而写作文时,却不是呆若木鸡,就是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学生的“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缺少了实践,怎能做到灵活运用呢?笔者认为在写景习作训练中,我们应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习作时,让学生先构思,再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最后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冬天的雪”,因为前奏欣赏雪景使学生有了认同感,大都有玩雪的经历,容易勾起他们快乐的玩雪记忆:怎样和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真是一个欢声笑语的世界!通过微课的展示,通过特有的图像、动画、声音、色彩,让写景习作快乐起来,给予学生极大的刺激和引诱,引发共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景物的描写,需要想象,但也不能仅凭想象,得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素材,笔者就领着学生深入微课营造的“理想实地”漫游,尽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写就的文章相对就言之有物。
学生写景习作往往存在东拉西扯、缺乏条理、表述不清楚等问题。要想把景物写活、写美、写出特点,还需要用到一些描写的方法。如我们常用的有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和表示空间结构的顺序,时间顺序主要有: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等;表示空间顺序主要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由点到面、移步换景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从公园大门,到万寿山下,再到万寿山上,最后来到昆明湖堤岸,通过移步换景,向我们呈现一幅幅异彩纷呈的画面。在单元习作“美丽的校园”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入微课重现校园一年四季的景色,按不同的时间,结合微课适时出示图片,并配备关键词,学生对此比较新奇,容易勾起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也就比较容易把校园介绍清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使学生写景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们要重视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只有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有如神助。因此,笔者把一些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穿插在微课里面供学生参考、运用,并迁移运用到作文中,从而巧妙运用微课直接击中要害,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模仿是掌握技能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针对性强,既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景习作的学生来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仍是以“美丽的校园”习作为例,微课出示相关学生描写校园的美文,学生既可模仿,又可创新,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在自己的作文中充分展示出来。
学生记忆存在差异,微课实现了按需学习。因此,写景习作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观看微课时,选择是不一样的,他们能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巩固加深记忆。
对于习作内容,有的学生看完一遍,就可以开始写作;有的学生即使看二遍三遍,也只能写一点,就需再去看一看。通过多次观看微课,学生能准确地发现自己文章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修改,这是一种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修改方法。
课堂上,将个别学生的写景习作通过微课巧妙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评议。可以请同学提提修改意见,也可以请优秀的同学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各抒己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而且能促其深入思考,反思自己文章是否达到要求,从而提高鉴赏、评价能力,习作水平也能得到相应提高。
不少家长,由于工作早出晚归,很少有机会关注孩子习作。把个别学生写景习作制作成微课,推荐给家长,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可以随时关注孩子的写作情况,更好地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多陪孩子出去走走的重要性。孩子也因此更容易与父母亲近,写景的兴趣更浓。
写景习作中巧妙运用“微课”教学,可以把枯燥的讲授、单纯的指导变成令人愉悦的有声画面,让音、形、景各种信息直观地再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写景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让景更美、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