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华
一、品种及习性
(一)品种分类
杭白菊品种有小洋菊和大洋菊两种。小洋菊适应性强,从栽种到盛花期需7个月。大洋菊品质略低于小洋菊。
(二)生态习性
1.光照。杭白菊喜阳怕阴,光照不足时易开花不良。
2.温度。耐寒不耐热,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5~25 ℃。露地栽培条件下,-5 ℃以上能安全越冬;-5 ℃以下长时间低温,叶片受冻干枯变黄。根部忍耐低温能力较强,当温度升高后仍能萌芽,孕蕾开花,一般冬季不易冻死。
3.水分。培养土常保持湿润对生长有利,切忌长期过湿,造成烂根。
4.土壤。杭白菊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但适宜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中生长。
二、种植准备
(一)品种选择
选用品味较好的小洋菊品种或大洋菊品种,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质、提高杭白菊的整体质量。
(二)培育壮苗
1.扦插法育苗。选择地势高、干燥、肥沃、疏松、灌排水方便的地块作苗床。春季耕翻耙平后做成宽1.2~1.5 m、高25~30 cm,畦间距30 cm、长度为4~10 m的高畦。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5~10 cm地温稳定在10 ℃以上时扦插。将幼苗摘除最下部2~3片叶,按行株距20 cm×7 cm扦插于育苗床上,插条入土不超过株高的1/2。插后浇透水,同时在苗床上方搭建40 cm高的阴棚,晴天09:00—17:00遮
阳,其他时间撤去遮阳物,保持田间湿润,20天后幼苗便生根成活。1个月左右施1次稀粪水。移栽时选择苗床上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20 cm以上、茎粗壮、叶片完整、根系发达、有2~3片新叶长出的菊花幼苗作种苗进行大田移栽,同一田块幼苗应一致。采幼苗时,为防止病原菌的传染,最好用手折取,不宜用剪刀剪取。
2.分株法育苗。此法是目前大面积栽培菊花的常用方法。菊花秋冬采收后,选健壮、无病害的植株,齐地面割除残枝,将其根全部挖出,栽植在一块肥沃但没有种植过菊花的地块上,施一层牛马粪或土杂肥覆盖保暖越冬。根芽翌年春3—4月萌发后,扒开覆盖的粪土,同时根据墒情浇水,使其快速生长。4月下旬至5月上旬,待苗高15~20 cm时,选阴天将幼苗带根全株挖出,按新苗分株,适当剪除老根及部分枝叶,即成为新的菊花种苗。一般每667 m2老苗可栽1 hm2左右的生产田。
三、大田管理
(一)整地
菊花喜光喜肥,应选土层肥厚、无树木遮挡的地块。一般实行3年轮作制。栽植前先对大田翻耕1遍,结合翻耕每667 m2施农家肥1000~1500 kg、磷肥50 kg作底肥。
(二)栽植
杭白菊定植时间以苗高15~20 cm时为标准进行移栽。一般分株苗在4月上中旬,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扦插苗在5—6月,选阴天或晴天的傍晚带土移栽,每667 m2苗数为3500~5000株,种植偏晚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待扦插苗有2~3片新叶长出后,带土挖取幼苗,即可移栽。在畦面上可采用穴栽或開定植沟栽植,行株距为50 cm×30 cm或40 cm×40 cm,每穴栽2株,深度在10~15 cm,栽植后浇足定植水。幼苗成活后,土壤若偏干些能促进根系发育,对培育健壮菊苗有利,此时遇雨要及时排水。
(三)中耕除草
菊苗定植后几天内,若午后无萎蔫现象,表明菊苗成活,可以松土、除草。一般在现蕾前除草要进行4~5次,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现蕾后不再进行。
(四)压条
菊花压条分2次进行。 第1次在移栽后30天左右,约5月上中旬,当苗高30~40 cm时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秆软,分布均匀)。压条前,除草松土,在菊苗行两边施1遍农家肥,压条时把2株枝条向两边分开,按倒在地,枝条上每隔10 cm压上泥块,保证枝条充分与松土接触。待新生侧枝长到20 cm时,进行第2次压条,每次压条时要及时浇1次生根水。压条的作用是抗倒伏、抗旱,增加有效苗数。
(五)摘心(打顶)
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枝条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促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在第2次压条后,当新梢再次长到10~15 cm时,选晴天摘心,摘去茎尖1~2 cm,可有效促进分枝形成。此后每15天进行1次摘心,连续摘心3~4次。第1次摘心在6月进行,使菊苗分枝数达12万株/667 m2。最后一次摘心在8月20日前结束,摘心过迟则影响菊花后期生长,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为害。
(六)防涝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分反应敏感,怕涝怕旱。因此,需开沟做畦,做到排灌畅通;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菊苗失水萎缩,也要及时沟灌抗旱,灌水时间应在晴天17:00以后。
(七)合理施肥
大田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多施蕾肥。基肥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有机肥主要有人粪尿、牛羊粪、鸡粪等。追肥则以速效肥料、化肥为主。
(八)及时做好防护,防止倒伏
小洋菊品种枝梗柔软,生长后期株高若超过50 cm就易倒伏,可在畦边立小竹竿、拉草绳,以防倒伏,方便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