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改霞
(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起犬类宠物,导致犬咬伤病例也不断增加。发生犬咬伤情况后,可出现局部咬伤或瘀点现象,周围可伴随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若伤口不及时接受处理,一旦感染狂犬病毒,则可引发狂犬病(恐水症)[1],并出现恐水、怕风及咽肌痉挛等特征。由于狂犬病的发病率极高、病死率也极高(可高达100%),而且传染性强,因此,为有效预防其发生,临床上应对犬咬伤患者及时给予伤口换药护理,并注射狂犬疫苗。基于此,本文对2016年6月~2018年3月就诊我院的68例犬咬伤患者进行及时完善的急诊处理和正确的伤口换药护理,观察其伤口的愈合情况,并统计其伤口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而分析其护理有效率,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就诊我院的68例犬咬伤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为45天,年龄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37.43±3.14)岁;其中轻度咬伤63例,重度咬伤5例;咬伤时间为0.5小时-3小时,平均时间为(1.02±0.11)小时。
1.2.1 急诊处理
患者入急诊后,为防狂犬病的发生,应立即挤压伤口,以排去带毒污血,或者可采用火罐拨毒法,然后严格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中的要求,及时、规范且彻底地进行伤口的清理及消毒。冲洗伤口时需使用弱碱性清洁剂,如20%的肥皂液[2]、1%的新洁尔灭等,反复清洗,时间不短于30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或具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性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若患者的伤口较深,可使用注射器或高压脉冲器械,以能够伸入伤口的深部,做到彻底的灌注清洗;待伤口清理妥善后,用无菌纱布或脱脂棉吸尽伤口处的残留液,再使用2%-3%的碘酒(碘伏)或75%的酒精擦涂伤口处,以进行局部消毒处理,消毒次数应为2-3次。如遇突发或者特殊性质的情况时,则可注射利多卡因,以实现伤口麻醉。如有活动性出血,需经钳夹实现止血处理,还可对伤口给予过氧化氢溶液(浓度≤1%)浸泡处理,再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伤口。另外,对于伤口为重度撕裂情况的患者,除给予上述清洗及消毒处理外,还应给予伤口的缝合处理,在伤口的清理及消毒处理操作完成后,应用抗血清封闭伤口,并加压包扎;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者采取其他抗感染的处理措施,并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最后嘱患者每天换药消毒,并遵医使用消炎药物,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1.2.2 换药护理
对患者的局部伤口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伤口处的表现特点合理选择辅料,以保持伤口创面的清洁,有助于伤口的尽快愈合。本组68例犬咬伤患者中,有45例为不规则撕裂伤口,需准确测量其伤口的长宽深,也可通过拍照存档形式,与对比监测与前次换药后伤口的愈合效果,进而利于判定伤口的有效愈合情况。每次换药时均需检查其伤口处有无红肿、触痛、脓肿分泌物等情况,以及有无异味、体温升高等情况[3],并做好换药护理的文书记录。对有缝合处理的患者,及时查看有无渗出物及肿胀现象,换药时还要精心检查伤口的颜色、深度以及潜行范围,并其要做好换药时的评估护理工作及文书记录工作。
68例犬咬伤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伤口未愈合及狂犬病问题,其中伤口完全愈合57例、基本愈合11例,护理有效率为100%(68/68),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未发生感染、痛痒、麻木等不良情况。
犬咬伤属于一种特殊性质的外科伤口,具有高感染率、高并发症的特点,因此,在伤口愈合的整个护理过程中,需重点给予换药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狂犬病是犬咬伤后常见且极易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病症[4]。当人被犬咬伤时,其体内的狂犬病毒会经过其唾液而传送至患者的伤口处,从而对人体皮肤及伤口处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一般狂犬病毒会先停留在伤口处,停留时间约为3天以上,一般不超过2周;其次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处进入到人体的神经中枢,实现大量繁殖后发病。由于临床上始终并没有寻找到直接治疗此病的特效药,造成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因此,对犬咬伤患者进行及时的急诊处理和换药护理,对于防止狂犬病的发作是极为重要的举措。本研究通过对68例犬咬伤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后,伤口完全愈合57例、基本愈合11例,护理有效率为100%,并且无一例发生狂犬病问题,在护理过程中也未发生感染、痛痒、麻木等不良情况,故而认为全面评估伤口情况、正确给予急诊处理、合理选择辅料、进行优质的换药护理,对保持伤口清洁、促进尽快愈合及预防发生狂犬病等有重大作用的意义。
总之,对于犬咬伤患者需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给予完善的急诊换药护理措施,以使伤口尽快愈合,进而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从而助力患者尽快康复,并且对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