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丽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对于危重症患者一般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进行辅助通气,而采用人工机械通气又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从而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将会增长患者住院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费用严重者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本研究主要以本科室收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性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以后护理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性经验。具体报道陈述如下:
选取本科室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2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32±4.20)岁;实验组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2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5±4.10)岁。纳入及排除标准:所选患者均为ICU经口气管插管性机械通气患者,并且年龄均在18岁以上,所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其中存在心跳、呼吸出现骤停患者,或伴有严重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根据卫生部《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所述,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意识等进行评估。注意对患者进行体位控制,对于无任何禁忌症患者可以采取将床头抬高30°,并对患者气管及口腔内异物吸出,维持气囊压力,并密切观察患者气管插管与门齿咬合及气管插管外漏部分距门齿的刻度。在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前评估过程中需要由一名护理人员对患者头部及气管插管进行固定,另一名护士解开固定带,将插管移至患者一侧口角,对于存在口唇干裂患者采用石蜡油进行润唇,避免干裂出血。
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护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冲吸式口护吸痰管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浸泡大约15 S,并将软化毛刷见湿润,然后将负压吸引管与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连接,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控制在80滴左右每分钟,对接口处进行冲洗,护理人员需要利用拇指控制负压,一边帮患者刷牙一边冲洗,并结合负压冲洗,对于外侧牙齿需要选择竖刷法,咬合面使用横刷法。然后采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的刮苔器轻刷患者硬腭舌面。刷洗后将输液器关掉,并将患者口腔内残液吸引干净。在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呛咳、恶心呕吐现象。在对患者护理后需要对其口腔状况再次进行评估,若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处理。并对器官插管刻度、固定情况及气压压力再次监测。给予常规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含漱液,并采用儿童软毛牙刷,护理人员需要将儿童软毛牙刷浸入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中15S,刷牙方式与实验组相同,护士需要将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抽如注射器中,并与一次性吸痰管进行连接,然后冲洗患者牙齿、舌面及硬腭等部位,另一只手做同步负压吸引,至吸出液体澄清为止。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口臭、黏膜充血、黏膜溃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比较两组患者口臭、黏膜充血、黏膜溃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患者在实施气管插管过程中由于牙菌斑及呼吸道病原菌等进行下呼吸道极易造成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牙菌斑属于是压面的细菌膜,为绿脓杆菌等供附着环境,由于其粘附性相对较强难以清理,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口腔内菌落进行控制,降低呼吸机性相关肺炎发生。并且采用气管插管过程中会对患者呼吸道屏障功能造成损坏,造成患者口腔菌落平衡失调,引起口咽部细菌增加,同时胃容物吸入机会提高也会增加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根据对相关资料研究显示,人体口腔内正常情况下寄居十多种菌落,并且处于平衡状态,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病变。而实施机械通气时气道和口腔处于长时间开发状态,患者唾液分泌增加,所以细菌不断繁杂,从而出现菌落失衡,另外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患者自身免疫力出现下降,造成革兰氏阴性菌( G N B)增加,并由口咽部进入下呼吸道,从而引发呼吸机性相关肺炎。本研究主要对所选患者采用不同的口腔护理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口臭、黏膜充血、黏膜溃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护理期间口臭、黏膜充血、黏膜溃疡等症状出现。由此可见,冲吸式口护吸痰管护理措值得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