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亮,刘 华,杨亚荣,英 英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目前,妇科临床所采用的分娩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分娩、无痛分娩以及剖腹产分娩[1]。自然分娩过程常常导致产妇面临巨大甚是难以承受的疼痛,而且由于产妇身体状况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影响,随着医学研究不断发展,剖腹产分娩被越来越多的产科临床应用,但是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以及新生儿的发育明显优于选择剖腹产产妇。因此,临床医学逐渐重视对无痛分娩技术的研究,保证产妇自然分娩时承受的痛苦得以缓解,顺利生产。本文就产科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选取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事先做好术前沟通工作,取得患者的治疗配合,且对术前检查均无异常,产妇均无生产经历,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均10例,参照组产妇年龄20~32岁,中位年龄(30.03±1.05)岁;研究组产妇年龄21~30岁,平均年龄(27.02±2.24)岁,参照组与研究组的基线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P>0.05,有可比性。
(1)参照组:产妇实施自然分娩,在生产过程中不采取药物止痛的措施,医师指导产妇控制呼吸[2],时刻关注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当出现意外情况如产妇大出血,难产,须结合情况实施剖宫产手术帮助产妇进行分娩。(2)研究组 分娩过程以为主自然分娩,辅以无痛分娩技术,具体操作包括:在产妇宫口处于2.0~3.0 cm时,准备开始麻醉,出现宫缩时,向产妇椎间隙循序渐进地注射麻醉药剂(1%罗哌卡因 10 ml+芬太尼0.1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微量多次进行给药,直至宫口完全张开。注射后15~20分钟,检查产妇的感觉神经状况,平面温度、针刺感觉是否消失,当腰麻作用减弱,向硬膜外腔注射微量麻醉药剂,医师在整个过程需时刻关注产妇的各方面的生命体征,保证各项指标正常。
记录产妇从宫缩到完成分娩全过程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出血量、新生儿出生窒息率,与产妇沟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痛感,镇痛效果分为镇痛显效(无明显的疼痛)、有效(轻微能忍受的疼痛)以及无效(痛感剧烈、反应强烈)。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经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应以、(n)%表示,当P<0.05,则表示组间所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统计,参照组产妇平均生产过程时长(9.3±3.9)h,研究组产妇平均生产过程时长(5.3±2.8)h,研究组分娩时长明显缩短,产妇生产过程更为顺利,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大致无差。
术后统计,100例参照组产妇45例显效,20例有效,35例无效,镇痛效果有效率65.00%(65/100);100例研究组产妇7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镇痛效果有效率95.00%(95/100),研究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然分娩过程产妇需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疼痛,而且分娩过程通常持续较长时间,对于产妇生理与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孕妇分娩所带来的痛感导致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妇产科临床产妇时常发生意外,剖宫产技术一定程度上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但是会对产妇产后恢复产生影响,也不利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发育,研究如何缓解产妇自然分娩过程的疼痛,帮助产妇顺利自然分娩成为妇科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次研究表明,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明显缓解产妇分娩承受的生理疼痛,缩短分娩时长,降低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大出血的概率,同时,达到自然分娩有助于新生儿发育的效果。研究组产妇镇痛效果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参照组6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应用应慎重选用麻醉药剂,提高无痛分娩手术的医师的专业水平,保证无痛分娩技术真正有效地保障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保证分娩过程的顺利。无痛分娩技术值得在妇产科临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