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型穿刺针治疗8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护理

2019-02-09 06:36:37于雪梅胡艳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硬膜穿刺针尿激酶

黄 艳,于雪梅*,刘 瑾,胡艳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约占颅内血肿总数的10%左右,约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发病与外伤相关,多见于老年人。老年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使颅内空腔变大,当脑部发生轻微外伤时,导致脑组织在颅腔内移动度增大,损伤桥静脉而致出血[1]。同时,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更易使血管受到牵拉,导致CSDH的发生。我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共收治80例老年CSDH患者,治疗上采取YL-1型穿刺针行硬通道颅骨钻孔引流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80例老年CSDH患者,男54例,女26例,年龄60-88岁。51例有明确外伤史,发病时间伤后3周至7月不等,29例患者无外伤史。其中7名患者有抗凝药物服用史,1名患者患有尿毒症需长期做血液透析。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患者有44例(占55%)、肢体活动障碍患者29例(占36%)、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6例(占8%),失语患者1例(占1%),入院前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予以确诊。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术前在头颅CT或MRI检查下选择血肿最厚的层面标记并作为穿刺点,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选择北京万特福公司的YL-1型穿刺针,在局麻下行硬通道颅骨钻孔引流术,术中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引流液逐渐清亮,固定引流管,返回病房继续引流,术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给予尿激酶2万单位血肿腔内注射。80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引流均满意,其中5名患者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4名患者治愈出院,1名高龄患者好转出院。术后1名患者继发癫痫,经积极抗癫痫治疗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6个月,无继发癫痫、血肿再次复发等病例,有2名患者在2月后出现对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而再次入院,再次经YL-1型穿刺针硬通道颅骨钻孔引流术治愈出院。

2 护 理

2.1 严密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遵医嘱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电波形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有高血压者控制收缩压140-160mmHg;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停止抗凝治疗,待凝血功能正常后方可手术。

2.2 交流障碍护理

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退化出现听力障碍,与患者交流沟通时需站在患者头端,适当放大说话音量,放慢语速,用患者熟悉的方言进行交谈,确保沟通顺畅。对于失语患者,建议使用手势辅助或用书写板进行沟通,老年患者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宣教后及时对患者的接受情况进行反馈。对于偏瘫及意识障碍患者,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踝泵运动及功能锻炼,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与鼓励。

2.3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观察头部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敷料有无移位,头下垫无菌单,血液污染及时更换。引流管悬挂于患侧头部,先高于血肿腔10-15cm,以后每4-6 h降低5cm,直至最低处。引流管妥善固定,勿打折,接口处连接紧密,保持引流通畅,每班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每班倾倒引流液并计量,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正确进行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做好患者及家属的防拔管宣教,防止牵拉引流管致意外脱落。发现引流不畅时,排查管路没有折叠及脱出后,由医生在无菌操作下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夹闭引流管2 h后再开放。尿激酶具有纤维酶原激活物的药理特性,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后能够促使纤维蛋白向纤维蛋白溶解酶转换,促进并加速血凝块的溶解,从而保持血肿引流通畅[2]。如引出脑脊液样澄清液体,适当抬高引流管高度,必要时夹闭引流管。引流管一般留置2-7天,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引流充分,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即可拔管。

2.4 预防再出血及复发的护理

促进脑复张是预防CSDH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3-4]。术后禁用脱水剂,每日补液2000-2500ml,采取头低足高位,这些措施能增加脑组织血容量,促进脑组织的复张和血肿液排出[5]。术后缓慢引流,可通过调节引流管高度来控制引流速度,护士每小时巡视观察一次,如发现引流液由陈旧性暗红色变成鲜红色,应及时汇报医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明确有无再出血后做进一步治疗。本组80例病例出院后随访1至6个月,无一例复发。

2.5 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有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嘱患者禁烟、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卧床期间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拔管后患者尽早坐起或下床活动。4名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肺部感染治愈出院,1名高龄患者术后颅内血肿吸收彻底,但因基础疾病较多,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好转出院。

2.6 安全管理

跌倒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跌倒发生率占护理不良事件的38-40%,因此,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不容忽视。老年患者因低血压、低血糖、眩晕、肢体乏力、活动障碍、使用降压降糖药物等情况时,易跌到,运用MORSE跌到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加强宣教与巡视。下床前进行“下床三部曲”教育,术后第一次下床,由护士在床边指导并协助,穿防滑鞋,注意地面无积水。完善病房设施,如厕时需有家属在卫生间陪伴,站起时,手扶卫生间扶手或有人搀扶,站起后无不适再向前迈步。卧床时拉起双侧护栏,护士夜间加强巡视,打开病房小夜灯,尤其需避免患者夜间独自下床,需及时叫醒陪护人员或呼叫护士。加强脱水、降压、降糖、安眠类药物指导,告知有发生跌到的风险,护理人员自身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防跌到意识。

3 小 结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慢性出血,并且在蛛网膜下腔积聚,血肿周围形成机化包裹,常在伤后3周及以上出现临床症状,目前钻孔引流术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本组病例通过对患者的严密病情观察、交流障碍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再出血及复发的预防、肺部感染的预防及安全管理6大方面进行探讨,有效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愈率。

猜你喜欢
硬膜穿刺针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9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