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思梅,刘玉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
我科2016-2017共发生跌倒事件5例,年龄为54-81岁,高龄比例40%,跌倒患者中骨髓抑制的有3例,占60%,护理级别2例一级护理,占跌倒事件的40%,3例患者为二级护理,占跌倒事件的60%,其中跌倒发生在夜班5例,占100%,跌倒事件发生在低年资护士当班占80%。
骨髓移植病房患者病情较重,大多数病人处于干细胞动员状态、自体干细胞回输后细胞生长分化期状态、化疗后出现四度骨髓抑制伴感染状态,这三类患者都处于白细胞低,血小板低,贫血状态,易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活动无耐力,自理能力差,但患者对自身能力评估不足,跌倒意识薄弱,存在高跌倒风险。
对病人缺乏全面系统评估,对跌倒风险没有预见性,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护士机械执行医嘱,而且本身对护理跌倒的意识不足,故在工作中只是遵从一般的护理常规,缺少对患者人文关怀。
药物副作用是护士在护理患者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实际工作中,护士容易忽略这一点,骨髓移植病房患者大多数化疗前都使用抗过敏、镇静药物,如苯海拉明、安定类针剂或口服安定及抗过敏药,护士一般会按时按医嘱给药,也了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关键是没意识到这些副作用给病人带来跌倒风险,从而增加了患者跌倒风险。
骨髓移植病房患者病情较重,每床护理时数高,护士人数少,这必然造成每班护士工作量大,顾此失彼,不能兼顾患者身心护理,对护理工作缺乏质量评价,不能动态评估患者对护士交代注意事项的依从性执行情况。
有些患者独自住院,而且没有跌倒意识,护士也不可能24小时守在患者身边,存在高跌倒风险,有些患者有人陪护,但照顾者没受过正规护理病人技能培训,不了解患者在哪种情况下要加强防跌倒意识,经常患者是在陪人在场时发生跌倒,因此陪护人员对患者跌倒风险认知水平是影响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2]。
老年患者各方面机能减退,反应迟钝,平衡控制能力下降,对医护依从性差,缺乏对疾病的充分了解,使发生跌倒等意外事故几率增加,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存在跌倒高风险[3]。
2.7 因化疗引起呕吐不能进食者,长期卧床者,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都存在跌倒风险。
2.8 护理跌倒事件的发生与护士职称有关系,显示职称越低,跌倒事件发生率越高,这与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水平低有关。
3.1.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护士风险意识:护士风险意识是预防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邀请护理专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专题讲座,系统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对跌倒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跌倒事件的理解认识。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法律教育,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对护理风险认识。
3.1.2 制定完善防跌倒专项制定:加强监控,制定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监控管理制定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案落实到位。
3.1.3 识别和评估跌倒患者护理风险: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采用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护理评分表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评估。
3.1.4 落实跌倒患者风险防范措施:跌倒高风险患者悬挂警示标志;改善病房环境和服务设施;保持病房地板干洁、防滑,病房、走廊、卫生间墙壁增加扶手;做好护患双方防跌倒安全宣教,对患者存在跌倒风险因素进行个体分析,与家属、陪护有效沟通,做好防范措施;对高龄、化疗后呕吐、腹泻、白细胞低下者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并安排24小时陪护。
3.2.1 评估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是预防跌倒最有效和必要的对策,确定高危人群,可以把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3.2.2 通过对患者风险评估,做出确实可行计划,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共同协作,并在交班中重点交代,引起重视。
3.2.3 实施阶段: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教育是实施重点,当班护士发现患者具有跌倒风险时,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重点观察,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护理工作上不要墨守常规,对事物发展要有预见性,骨髓病房白细胞低、贫血、高龄患者、化疗呕吐不能进食患者等都要做好防跌倒护理措施,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
3.2.4 评价阶段:对预期目标分析总结,提出应对措施及改进方法,持续质量控制,减少或杜绝跌倒事件发生。
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4]。2018年1月-2018年8月,我们通过对骨髓移植病房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采用上述整改措施后病房患者跌倒发生率为零,同时增强了护士风险意识,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加强护士、患者、陪人的防跌倒教育,重视患者身心护理,加强管理,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和临床经验是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