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强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盘王歌》是瑶族目前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歌谣之一,主要是因为这首歌将瑶族文化、历史、信仰等进行了整合,能有效丰富歌谣的内涵,展现瑶族人民的信仰信念与情感道德。同时,《盘王歌》在瑶族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至今仍保留着歌谣的手抄本,可见信仰之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瑶族独具特色的信仰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一是,瑶族人民长期生活在深山中,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得瑶族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即使是生物在死亡后,其灵魂仍然存在,部分灵力高强的精灵则会位列仙班。因此,当人们有需求时,通过虔诚的求拜,这些神灵便会帮助瑶族人民渡过危机。而盘王被人们当做创世神,对其进行信仰,能满足瑶族人们的欲望。二是,瑶族先民以传统农耕生活为主,经常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对瑶族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影响。同时,瑶族先民过于敬畏自然,深知人力无法抗争自然,开始产生信仰心理,以期借助神灵力量来征服自然,保佑瑶族人民长命百岁、安居乐业。随着信仰的实践与发展,瑶族人们根据供奉习俗、信仰特点进行了创作,最终将民族信仰融入《盘王歌》中。三是,道教文化的发展对瑶族民间信仰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道教文化与瑶族文化进行了融合,并与瑶族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丰富了瑶族民间信仰文化的内涵。例如,瑶族开始信仰天师道,希望信奉太上老君、张天师来治疗疾病、超度亡魂。另外,在不断的发展下,逐渐将道家的风水文化引入房屋建造、墓地挑选等活动中,以保佑家宅平安。《盘王歌》中“大洞里头请法师,小洞里头请本师”这句就能体现道家法师做法事的特点,丰富了瑶族音乐文化的创新途径,并会对瑶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及行为等产生深远的影响[1]。
民间信仰的形成,不仅体现了瑶族人们的精神追求,更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主要是因为民间信仰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他们的认知里,希望通过信仰来获得更好的生活。但瑶族先民并没有统一信仰,具有一定的自发性、选择性等特点。
瑶族先民深知人类的力量有限,在面对天威时,人力很难改变现状,甚至会出现死亡、灭族等危险。而瑶族人民将盘王作为创世神,认为其力量凌驾万物之上,以期通过信仰盘王来获得庇佑。例如,根据瑶族的传说可知,瑶族先民在出海时巧遇天灾,在面临危机时向盘王祷告,若能平安渡过危机,将世代供奉盘王。最终这些人平安归来,并将祷告事情告诉给了其他人,每当瑶族人民遇到灾难时,都会信仰盘王,希望帮助众生摆脱危机,使得这种音乐文化被流传下来,至今仍传唱[2]。
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下,各家学说也得到了发展,并对瑶族的民间信仰及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巫术、道家文化的渗透奠定了基础。其中,巫术的诞生时间比较早,瑶族人们对巫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将其分为白巫术与黑巫术两种。白巫术主要以治病救人为主,黑巫术则以害人为主。而瑶族大多是利用白巫术进行占卜。同时,在道家文化的发展下,其超度、占卜等理念得到了瑶族人民的认可。但由于巫术与道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增加了内部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帮助人民趋利避害、逢凶化吉,并将占卜流程用音乐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瑶族的信仰文化开始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一进行跪拜祭祀等活动,逐渐向娱乐祭祀活动方向发展。以“还盘王愿”为例,是瑶族最主要的祭祀活动,人们可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歌舞才华,使音乐更具灵活性与娱乐性。例如,当进行祭祀活动时,需要进行起事、请神、还愿等流程。其中,起事、请神等流程比较肃穆,以体现瑶族人民对盘王的尊敬。而还愿等流程充满娱乐性,瑶族人民可以唱歌、跳舞、击鼓等来突出娱乐氛围,如歌曲中增加了关于爱情、滑稽类的内容,以达到娱神、娱人的目的[3]。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使信仰内容得到了丰富和拓展,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盘王歌》创作时间较早,祭祀仪式、内容等比较单一。而在历史的更迭下,瑶族人民逐渐将生活实践内容融入到了歌谣与祭祀活动中,对瑶族人民的信仰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始崇拜自然、敬畏自然。二是,英雄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信仰所在,人民信仰英雄不仅可以体现在对英雄的敬仰上,更要自主学习英雄的高贵品质,对民族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盘王歌》中,不断加入了英雄形象,如唐王、李广等。三是,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导致瑶族长期与其他民族混居在一起,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逐渐将其他文化内容融入到歌谣中,如鲁班工匠文化、壮族音乐文化等,使瑶族音乐文化具有兼容性、多元性等特点[4]。
1.信仰盘王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盘王歌》中,有多种信仰并存的特点,但都以信仰盘王为主,是瑶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始祖信仰。始祖文化是一个家族、民族的象征,后世子孙通过信奉始祖来获得始祖的庇佑,保佑家族繁衍生息。而盘王就是瑶族的始祖,因杀死高王而立下功绩,并与三公主结婚后繁衍了瑶族。每当后世子孙遇到危难时,盘王都会帮助他们,瑶族人民为了回报盘王,为其修葺庙宇,享受瑶族人民的世代供奉,并举办祭祀、还愿等活动。在进行这些活动时,都会诵唱《盘王歌》来展现盘王的丰功伟绩,充分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始祖的崇拜,也形成了独特的瑶族音乐文化。二是,龙犬是盘王的前身,后来才化成了人形。因此,瑶族人民将犬作为图腾,并在实际生活中模仿图腾上的动作,以表达自身的崇拜之情。如瑶族人民在吃饭前都会先将第一口饭喂给狗,认为狗吃过的东西会给家族带来好运。同时,每个地区瑶族人民的信奉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地区在每年的六月六、除夕之时会举办祭狗活动,以祷念家中先祖。在进行活动准备时,需要在供桌前摆放一些贡品,在祷念结束后要模仿狗的动作去吃一两口贡品,以代表吉祥之意。还有的地区会将装满饭菜的狗食槽放在祖先神位前,当祭祖结束后,要请狗来吃这些食物,当狗吃完后全家才能吃饭,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拜。
2.信仰自然
我国信仰自然的历史比较悠久,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保障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瑶族很早就开始信仰自然,并将对雷神、太阳的信仰融入《盘王歌》中。例如,瑶族人民认为,雷有万钧之力,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其中,《天大旱》中“寅卯二年天大旱,雷公放火在天空”,充分证明了雷电的威力以及瑶族人民的恐惧之感,希望通过信仰雷神来避免灾害。同时,《盘王歌》中还有很多关于太阳神话的内容,但大多以射日神话为主,用以赞美英雄舍身救万物的伟大气概。瑶族人民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并不是单一描写对太阳的憎恶,而是将崇拜、赞美、憎恶三种情感融为一体,体现了瑶族人民无可奈何之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5]。
3.信仰英雄
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下,瑶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万物皆有灵”的理念,使得英雄意识开始崛起,并将创世英雄写入《盘王歌》中,用以缅怀和信奉。但在信仰创世英雄时,需要根据英雄的类型进行分析,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祭拜,如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兄妹繁衍人类以及辅助开天的群体神等。以伏羲兄妹为例,在经历一场洪水后,人类已经灭绝了,伏羲兄妹为了繁衍人类,最终结合在一起。因此,瑶族人民信仰伏羲兄妹,若某个家族出现门庭冷落等问题时,需要祭拜伏羲兄妹,保佑家族人丁兴旺。同时,瑶族人民还信仰历史英雄,且这些历史英雄是经过史籍考证过的。如《盘王歌》中有很多赞颂李广的内容,主要是因为李广骁勇善战,一生获得无数战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但在漠北之战时,李广因迷路而错失战机,最终羞愤自杀。对此,瑶族人民将李广将军勇猛刚烈、精忠报国等精神写在了歌谣中,一方面是体现了瑶族人民对英雄的敬拜,另一方面要告诫瑶族人民,当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要积极应对,不怕失败,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使得瑶族音乐文化具有告诫、教育等功能。另外,瑶族的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兼容性特点,可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进行融合,以学习英雄身上的精神。如《盘王歌》中对鲁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从而突出鲁班的功绩。鲁班是汉族人,也是木匠鼻祖、土木建筑鼻祖,他所发明的工艺现在仍在使用,可见工艺之高超。但当时瑶族人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劳动与收获不成正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瑶族人民开始信仰鲁班,引入了很多先进的工艺,使得瑶族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对瑶族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因此,瑶族人民对鲁班有极高的感激、崇拜之情,并将这份信仰写在了音乐中,也体现了瑶族音乐的兼容性与多元性,推动了瑶族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
4.信仰神灵
第一,瑶族人民第一个信仰的神灵是家族的历代祖先,希望通过信仰与祭拜祖先来保佑家族富强和谐、人丁兴旺。《盘王歌》中就有关于祖先的歌词,如“前门后门金水镀...洪爷坟墓堆”。由此可知,洪爷指的是家族的祖先,而前门后门指的是坟墓的豪华。主要是因为瑶族认为祖先只是肉体消逝了,但灵魂还在,存留在家中、坟墓中以及地狱或天堂中。因此,瑶族人民应该信仰祖先,在家中要摆设灵位,坟墓要挑好风水等,以获得祖先的护佑[6]。
第二,道教是我国固有的宗教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接受与认可,并与少数民族的信仰与音乐文化相融合。其中,瑶族《盘王歌》中记载了很多道教神灵,如道教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天罡(北斗星君)以及道教法师等。因此,道教文化与瑶族文化已融为一体,通过信仰道教神灵来进行占卜、超度、治病等活动,以此来趋利避害、逢凶化吉。同时,瑶族人民还比较信奉灶神,以维护人民与灶的和谐关系。我国传统的灶神为男子,又被称为灶君,掌握全家最高权力。但瑶族人民将灶神看成是女子,称之为灶君娘,体现了瑶族女子的地位。由于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灶,包括取暖、做饭等,以期通过信奉来满足瑶族人民的生活需求。另外,在现有的神话传说中,灶神还有上天汇报各家庭功德的职能。人民为了让灶君可以说好话,获得上天的庇佑,经常会在灶君上天之前,备好饭菜鱼肉,以祭祀灶君,保佑全家和谐稳定、富贵长寿。
1.还愿活动
目前,“还盘王愿”是瑶族最大的祭祀活动,当瑶族人民的祈求得以实现后,瑶族人民会挑选某一吉日举办还愿活动,不仅可以祭拜盘王、缅怀先祖,还要感谢各位先祖的庇佑。该活动的实现对瑶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是因为在活动中需要诵唱《盘王歌》,有利于丰富音乐内容,从而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要进行跳舞、请神、宴席等流程,从而打造娱神、娱人的氛围。
2.祭祀活动
瑶族人民的祭祀活动比较多,包括祭祖、祭庙、祭神、祭灶等,以期保佑家族平安。例如,瑶族并不能一直稳定在某一地域和时空下生活,而是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瑶族需要进行大迁徙。每当迁徙到一个地方时,都需要重新修建盘王庙,并供奉各个神灵。对此,需要瑶族人民进行祭庙活动,这与还愿活动有很多的相似性。需要进行请神、送神、唱歌、跳舞等。但这种祭祀活动还有很多的特点,如瑶族人民需要组建男女歌舞、鼓队等,抬着神灵进行穿巷游行。同时,青年男女还可进行对歌、斗歌比赛,包括情歌、劳动歌等,都是人民长期生活、祭祀实践而形成的,使得瑶族音乐文化具有极高的实用性[7]。
3.占卜活动
随着道教文化的发展,使得瑶族文化内涵与祭祀方式得到了拓展,并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当人民有灾难或生产不好时,都会请道士、巫师进行占卜,以确定作祟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祭祀,从而解决问题。因此,人民在创作《盘王歌》时,将占卜内容、方法、解决方案等记录了下来,并以歌曲的形式进行传唱。如“亚六上村占一卦....出府游”等,将占卜文化与瑶族的音乐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并逐渐应用在播种、婚姻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4.歌舞娱乐
瑶族《盘王歌》中,将各项民间信仰以歌舞音乐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能充分体现瑶族音乐的特色。当进行还愿活动时,人民除了需要唱歌之外,还要与舞蹈结合起来,从而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盘王歌》的内容非常丰富,共包括十八段、二十四段、三十六段歌词等,将《盘王歌》全唱下来,需要几个日夜的时间。同时,在进行请神时,需要一边吟词、一边跳舞,这一过程是没有伴奏的,也形成了瑶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瑶族人民在进行民间信仰活动时,常常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进来,是因为瑶族人民有共同的信仰、有共同的祖先和音乐文化,能有效增强瑶族的凝聚力,推动瑶族繁荣向前。同时,民间信仰与瑶族音乐文化相辅相成,瑶族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逐渐将信仰活动与瑶族音乐文化结合起来,既可以展现民间信仰的特点,又能丰富音乐文化的内涵,以获得世代传唱。另外, 《盘王歌》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如教育人们要知感恩、懂回报,在向盘王祈愿的同时,也要进行还愿;告诫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满足生活、生产需求,避免引发自然的报复;要积极学习英雄的高贵品质,如李广的忠勇双全、鲁班的善于创新等,从而提升瑶族人民的素质水平,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瑶族的音乐文化,展现其应有的价值[8]。
本文以瑶族的《盘王歌》为例,对民间信仰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研究。民间信仰与民族音乐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关系,信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新音乐的用途及表现形式。而音乐的发展又可以丰富活动内容,从而提高瑶族文化的影响力,保障文化的传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