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青
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发病急且危险性高,预后差,若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理想,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该疾病的发生多为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因素导致,也可因其他位置血栓脱落,并随血液进入脑部,阻塞脑部血管,进而导致区域性脑组织和神经组织缺氧受损,可引发头痛、头晕、吞咽困难、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2]。该疾病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至高峰,因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控制病情进展,保护脑组织细胞和神经,减少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损伤,从而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3]。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丹红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的方式,观察其效果及对于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评估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有失语、头晕、恶心、偏瘫等典型急性脑梗死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头部MRI和CT检查确诊;(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8分;(3)均为初次发病,且在发病后12 h内就诊,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病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2)合并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等类型疾病者;(3)存在精神障碍与认知障碍,影响沟通交流和疗效评估者;(4)血小板数量不足100×109/L,存在出血倾向者;(5)对丹红注射液或依达拉奉注射液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女20例,男18例;年龄51~73岁,平均(65.39±2.19)岁;发病时间2~10 h,平均(4.52±0.31)h;合并症:高血压21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7例。治疗组女21例,男17例;年龄52~74岁,平均(65.50±2.31)岁;发病时间2~11 h,平均(4.70±0.44)h;合并症:高血压19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处理和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抗炎、血压和颅内压控制治疗等,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等合并症的患者给予对应用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治疗,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3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进行稀释后静脉滴注,20 ml/次,1次/d。两组均用药2周。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损伤情况及自理能力。以NIHSS评分评估患者脑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包含:意识、感觉、凝视、视野、面瘫等,分值越低说明神经损伤程度越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受损情况,分值越高说明运动功能损伤程度越低;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共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越好,分值≤60分说明存在生活障碍,自理能力较差;分值≤40分则说明存在残疾,日常生活需依赖外力帮助[4-5]。
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神经生长因子(NGF)、同型半胱氨酸(Hcy)。
疗效评估:以第四次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通过的脑卒中相关疗效判断标准为依据,将疗效分四个等级: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为痊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且>45%为有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5%且>18%为进步;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或增加则为无效[6]。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神经受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后两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CRP、Fg、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分,(x-±s)]
表2 两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x-±s)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急性脑梗死是指患者脑部血管突发血流障碍,出现狭窄、堵塞等情况,导致局部脑功能的缺损,进而影响其身体功能[7]。患者发病后,其梗死区域逐渐发生缺血、缺氧,区域内神经元随之发生变性和坏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加重[8]。患者出现脑部血管阻塞,并发生脑组织缺氧情况时,大脑内可产生大量有高细胞毒性的自由基,进而加速患者的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促进脑水肿生成。早期给予治疗是影响该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短期内帮助患者恢复梗死区血流供应,可使受损脑组织与神经元得到良好恢复,减少后期功能障碍的发生[9]。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明显降低,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主要采取早期溶栓、营养支持、保护神经、对症治疗等方式,通过综合用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以防神经损伤持续加重,影响其日常生活[10]。
本文应用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效果良好,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活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改善,各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单一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常规组。可见,该用药方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确切效果,对于减少神经损伤,促进各项功能恢复的作用明确。依达拉奉注射液属于自由基清除剂,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常用药,对脑组织、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该药物可清除患者发病后颅脑内形成的大量羟自由基,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减少脑部水肿和血管内皮损伤。且该药物脂溶性强,对于血脑屏障的穿透率较高,可在大脑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从而保护神经与脑组织,减少损伤,且能促进梗死区域周边血流量的提升,从而缓解局部缺氧情况[11]。在临床治疗时,该药物常于抗凝、溶栓等药物联合治疗,以获得良好效果。
丹红注射液属于中药成分注射剂,其主要成分提取自红花、丹参两种中药材,并经过精制获取红花黄色素、丹参酮、丹参酚等有效成分,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效[12]。在现代药学理论中,红花中所含红花黄色素对血小板有抑制效果,可抑制二磷酸腺苷,减少血小板聚集,且能活化纤溶酶,促进血栓溶解;丹参中所含丹参酚酸则对于谷氨酸具有抑制效果,可降低氨基酸兴奋性,减轻神经毒性,促进脑水肿的缓解,缩减梗死面积,抑制病情进展[13]。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调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加速血栓溶解,降低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从而改善血液黏度,促进受损组织与神经元的修复再生。且两种药物可有一定的互补效果,丹红可促进血液流通和血栓溶解,而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自由基具有强效清除作用,可避免脑血管再通时产生大量强烈自由基加重脑组织和神经损伤,有助于改善预后。而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助于局部炎性因子的清除,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脑水肿。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68%(P<0.05),可见,联合用药的整体效果优于单一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且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治疗效果更佳。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受损、变性、凋亡过程中,炎症反应、血液黏度、血栓形成等因素具有关键性作用,而以上因素均可在相关血清因子的检测中体现出来。有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Fg等血清相关因子可作为观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改善情况的敏感指标,反映着机体受损情况[14]。CRP是机体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不仅体现着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更直接参与并加速了神经细胞的受损和死亡。Fg也是临床常用的炎症反应观察指标,且该物质水平的升高可增加血液黏度,阻碍血液流通,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有研究发现,Fg增高已成为老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5]。Hcy则是一种含硫基氨基酸,其水平变化可反映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可促进血小板在血管内皮上聚集、黏附,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内皮细胞受损。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CRP、Fg、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CRP、Fg、Hcy的水平降低,说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缓解,血液黏度降低,血液循环加快,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有利于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恢复良好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而NGF则是调节和促进神经元修复、生长的重要物质,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其水平的增高有利于保护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综上所述,丹红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改善患者神经受损情况,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恢复,改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