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应激的效果研究

2019-02-08 01:59陈微吴小宝朱伟军周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陈微 吴小宝 朱伟军 周超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患者临床发病多与其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蜕变及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量减少等因素密切相关[1]。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发病于跌倒或摔伤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畸形,给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正常发挥带来不利影响[2]。若患者临床治疗不得当,不仅会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同时股骨头坏死风险将显著升高,给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3]。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手术类型,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骨折愈合缓慢、股骨头坏死等风险,但二者在临床综合疗效上存在一定差异[4]。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60~75岁;(2)患者均属于新鲜股骨颈骨折;(3)患者骨折前肢体功能均正常;(4)按照Garden分型情况患者均属于Ⅲ~Ⅳ型;(5)患者均随访正常。排除标准:(1)患者为病理性骨折;(2)患者有既往关节手术史;(3)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4)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凝血功能障碍;(5)患者有严重意识障。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1~75岁,平均(70.37±10.28)岁;Garden分型Ⅲ患者28例,Ⅳ型患者16例;骨折原因摔伤患者39例,车祸伤患者5例;左侧骨折24例,右侧骨折2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2~74岁,平均(70.63±10.74)岁;Garden分型Ⅲ患者27例,Ⅳ型患者17例;骨折原因摔伤患者38例,车祸伤患者6例;左侧骨折25例,右侧骨折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型、骨折原因及骨折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均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保持健侧卧位,于患者髋关节后侧做一切口,将股骨颈进行暴露。于小转子上缘1 cm处,对患者的股骨颈残端进行充分修整,并取出股骨头。然后对患者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清除,确保无圆韧带残余组织。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大小适宜和材料合适的人工股骨头。采用假体试模方式复位髋关节。复位后检查人工股骨头的大小和松紧程度是否合适,并对局部出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最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放置引流、关闭切口。

1.2.2 研究组 本组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位、切口操作均与对照组一致。采用髋臼锉按照由小到大趋势对髋臼进行处理,采用适当的角度进行研磨,磨除髋臼软骨面至有渗血后,安装适合的髋臼杯及人工股骨头,确保臼杯的外展角为40°左右、前倾角为15°左右、股骨假体的前倾角为15°左右。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坐骨神经。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及炎性因子指标水平。

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1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临床指标均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72.72%,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IL-1、TNF-α、5-HT和PGE2等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比 (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pg/ml,(x-±s)]

3 讨论

在老龄化社会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群规模逐年升高,老年疾病的临床发生率呈现扩大趋势,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显著提升的趋势[5]。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一旦发病后,不仅老年患者的正常活动会受到限制。同时,患者疼痛程度会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心理上也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6]。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促进其骨折愈合,提升综合疗效是临床研究的关注焦点之一[7]。目前,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综合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疼痛情况、应激情况及预后情况均会产生不同影响[8]。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主[9]。

本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分成两组,研究组44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后,结果显示,对照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72.7%,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的IL-1、TNF-α、5-HT和PGE2等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则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股骨折过程中均能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从长远治疗效果上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远期的髋关节相关功能的恢复,同时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较,由于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降低了患者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以及股骨头坏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概率[10]。同时,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炎性应激指标被有效地控制,炎性应激反应状态更加平稳。炎性应激指标可以有效地反应患者局部的炎症反应状态,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炎症反应状态有减轻的趋势,有利于老年骨折患者愈合期的集体自我代谢[11-13]。同时,炎性应激指标的降低有利于提高人体疼痛阈值,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14-1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主均能发挥一定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远期效果更佳,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炎症反应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适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