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及生活节奏加快,结肠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1]。目前,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因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早期结肠癌的治疗中[2-3]。对于T4期结肠癌患者,ENES的会议共识并不推荐应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2]。但近期国内外研究显示,对于T4a期结肠癌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4-5]。关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T4a期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T4a期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T4a期非转移性结肠癌;术前未接受过化疗。排除标准:急诊手术;存在其他影响手术治疗的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腹部手术史;严重并发症;对所用药物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36例。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患者均做好术前检查及肠道准备,均采取全身麻醉,手术由同一有经验医师完成。
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建立CO2气腹,对腹腔进行探查,做好穿刺孔并根据肿瘤部位做操作孔。扎紧肿瘤远、近端的肠管,打开系膜,分离区域血管根部并游离相应区域的淋巴结,游离结肠,切除肿瘤并进行肠管重建。冲洗腹腔,放置引流并关腹。
开腹组接受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腹部相应部位做切口,探查腹腔及病灶周围情况,分离肠系膜,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冲洗腹腔,放置引流并关腹。
(1)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2)感染情况:包括切口、肺部及腹腔感染。(3)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定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
采用SPSS 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s)
腹腔镜组总感染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肺部及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感染情况比较 例(%)
术后1周,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x-±s)
腹腔镜技术自1991年首次用于结肠手术后逐渐成熟起来,目前已成为公认的治疗结肠癌的手术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5]。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在术后恢复、安全性及对肠道菌群影响方面较开放手术更具优势,而在近、远期疗效方面二者相似[6-7]。T4期结肠癌属局部晚期,而T4a期结肠癌虽属晚期却未侵犯周围器官。国外有研究表明,对于T4a期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得到认可[8-9]。但有关腹腔镜对术后感染及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6]。
本研究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说明腹腔镜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8]。可能与腹腔镜操作更精细,对机体损伤小有关。腹腔镜组总感染率更低,与张尚武等[10]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且未将腹腔脏器暴露于空气中有关。TNF-α具有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IL-6能够刺激并参与免疫反应[6]。当肿瘤出现时,机体会启动免疫机制,使血清TNF-α及IL-6水平升高。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急性时相反应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反应,CRP水平越高往往预示病情越严重[11]。术后1周,两组TNF-α、IL-6及CR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可能与肿瘤切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关。腹腔镜组TNF-α、IL-6及CRP水平降低幅度更显著,可能与创伤小,引起应激反应更小有关[12]。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T4a期非转移性结肠癌安全可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可减少术后感染,明显改善患者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