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2-07 05:34杨斌吴群李晓春陈巧玲易阳春
绿色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对策发展

杨斌 吴群 李晓春 陈巧玲 易阳春

摘要:指出了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着相当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同时其适应性较强,还不会和其他的作物竞争良田好地。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并且还有着改善环境的作用。阐述了樟树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樟树市在油茶产业上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在产业资金、经营管理模式、加工销售还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产业扶持政策、科技、经营模式这几个方面提出了樟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樟树市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 17-0241-02

1 引言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同所特有的一种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其和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年平均气温在16~18℃、PH值在4.5一6.5的酸性以及微酸性红壤和黄壤山地中[1]。在油茶籽油之中富含有油酸和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在90%以上,有着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保健价值,可以和橄榄油相媲美[2]。油茶籽油及其剐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应用[3]。

油茶具有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持续经济收益期可达40年的优点[4]。虽然樟树油茶的产量十分可观,但由于茶油受众广、消耗大等原因,自产的食用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5]。油茶有着相当良好的生态效益,并且适应性较强,在山坡地、丘陵地都可以成活,不会和其他的农作物竞争良田好地,因此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对荒山进行绿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生态以及人居环境[6]。

2 樟树市油茶产业发展举措

樟树市处亚热带地区,境内多丘陵岗地,海拔低,以红壤为主,土壤质地良好、土层深厚,光热条件优越,适宜种植油茶。油茶是江西省樟树市主要的传统特色经济林,种植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突出,在明朝就有大面积种植的记载,是樟树市主要林业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樟树市油茶产业发展较快,基地建设在继续扩大,苗木良种应用率很高,科学研究和技术在不断深入并推广应用,油茶产品深加工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2.1 扩大种植面积

樟树市油茶林面积1.23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8.0%,油茶籽油年产量达1500t,年产值近2亿元。近年来,樟树市新造油茶无性系纯林0.43万hm2、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0.13万hm2。以规模带动产业发展,以点带面,宣传辐射,促进油茶产业集约化经营。

2.2 建立良繁体系

积极引进、推广“长林”、“赣无”无性系油茶良种,组建高产油茶无性系(品种)采穗圃,保证优质苗木年产500万株以上,实现油茶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促进良种使用率。打造油茶“双高”基地样板,向全市普及“五个”优先,技术培训优先,技术指导服务优先: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新种补助指标优先,种苗、化肥供给优先,产品销售优先,全面带动樟树市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2.3创新经营模式

打破以最原始的农户分敞自主经营为主的发展模式,通过专项贷款、补助资金等举措,扶持企业、农户、经销商共同参与油茶产业开发,形成合力,打造“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和经营面积。还探索了“油茶+中草药”、“油茶+经济作物”、“油茶+林下养鸡”等经营模式,有效弥补了油茶丰产前的收益空白[7]。

2.4 打造知名品牌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油茶产业知名度与影响力。林业局定期举办油茶节,促进国内外油茶产业交流,提升人民对樟树市油茶的了解。樟树市鼓励多家企业,采用最新技术和工艺开展油茶精深加工研究,目前“阁皂山”野生茶油系列产品已获得家认证。

2.5精准产业扶贫

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优先安排补助项目和专项贷款等措施,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格局,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地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运作方式,高效推进全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建设,全市共整合扶贫开发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辅助贫困户种植油茶,在贫困户脱贫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支撑作用。

3 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种植水平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很少接触最新的油茶种植技术,甚至连油茶品种也无法辨认,对于油茶的种植了解不深刻、全面,这就出现了严重的资源利用不充分,盲目跟风种植的状况[8]。

3.2产业资金缺口大

市财政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少,标准低,市委、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油茶产业贷款融资困难,“一贷难求”现象普遍。产业发展资金整合不足,多方资金各自为政,油茶项目资金、土地整理资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分散使用,获取效益不高。

3.3经营管理模式粗放、态度消极

最初种植油茶,是为了帮助农民解决食用油的问题,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技术体系,导致管理方式依旧停留在最原始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状态。如今新造油茶林4年开始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且每亩投资需2000元以上,易受人为和自然灾害因素影响,导致大部分林農对油茶产业发展心信不足,缺乏积极性[9]。

3.4 加工销售滞后

与同领域油茶加工企业相比,江西大多数茶油加工设备与工艺技术明显落后,多数加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压榨技术生产茶油,且油茶资源利用率低,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其他方面鲜有建树。因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欠缺龙头企业带动和政府政策支持,难以开展大规模生产,资源外流严重。

4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必须结合产业模式及产业结构理论,结合类似产业以及油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科学布局,加快樟树油茶产业发展。

4.1 完善落实产业扶持政策

强化市级财政扶持力度,统筹油茶产业发展。重点落实推进金融机构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贷款扶持政策,加强对涉“农”资金的整合,鼓励金融机构拓宽抵押范围和形式,着力解决林农等生产经营者因前期投入大而导致后续发展乏力的问题和贷款抵押问题。

4.2 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加强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油茶良种化是保证油茶丰产、稳产的前提和基础,对提高油茶产量和茶油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选育出适宜樟树市长久种植发展的品系,在油茶的抗逆性、丰产性、矮种化方面做出相应突破。注重低产林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对林分老化、林相不齐、产量低的分类改造。抓好林农油茶技術培训,培养一批油茶“乡土专家”,通过提高林农种植经营水平,提高单产和效益。

4.3强化经营模式

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群众自愿、政府服务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入股油茶产业。对形成一定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要采取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引导其不断扩大规模,着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做大规模,提高油茶资源利用率。

4.4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樟树市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小有成绩,但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继续培育龙头企业,要踊跃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良好、管理规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法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加强科技支撑,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宁林,姚小华,赵学民.油茶无性系中试简报[J].林业科技开发,1999,(2):11~13.

[2]李乾明,李晓春,罗 颖,等,油茶不同授粉方式对其经济性状的影响[J].南方林业科学.2019(4):1—3.

[3]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何方,何柏.油茶栽培分布与立地分类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2(5): 64--72.

[5]南建军.小油茶大发展—— 樟树市高产油茶发展纪实[J].现代园艺,2019(15):58~59.

[6]韩宁林.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1):10 -13.

[7]陈允正.我国油茶资源经济利用评价与产业化分析[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宄院,2011:5-10.

[8]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3~6.

[9]奚如春,邓小梅.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要素及其优化[J].经济林研究,2005(1):83-87.

收稿日期:2019-09-19

作者简介:杨斌(1965-),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猜你喜欢
对策发展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