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霞
摘要:抓落实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职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狠抓工作落实,前提是明確狠抓落实的基本要义:突出“狠”,对自己“狠”,对不落实的人和事“狠”;突出“抓”,抓责任、抓重点、抓基层、抓合力、抓协调;突出“实”,干实事、实干事、有实招、求实效。
关键词:狠抓落实 狠 抓 实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248-02
抓落实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职责,狠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必须掌握的本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增强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本领,前提是明确狠抓落实的基本要义,提高抓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狠抓落实”的前提和保障——“狠”
人人都知抓落实的重要,但真正能狠下心来抓的不多。落实难、难落实,是一大顽疾。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中央的一些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口头上讲了、文件上也写了,而贯彻落实得却不好;一些中央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事情,依然我行我素、屡禁不止。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1]。
“狠抓落实”,前提和保障是“狠”。“狠”之要义:
第一,对自己要“狠”,就是横下心来抓落实。抓落实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难题,很多事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改革、发展、稳定每一项任务都很艰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每一项职责都很复杂,要把这些事情办好,需要打很多硬仗,付出诸多艰辛。没有横下心来、豁得出去的气概,没有跃马提枪、冲锋陷阵的锐气,没有特别能吃苦的“狠”劲,难成大业。“为官避事平生耻”,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自己“狠”一些,克服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克服那种不温不火四平八稳的作风[2],自我加压,严于律己,拿出一股“狠”劲,凝神聚力、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取得新进展。
第二,“狠”就是对不落实的人和事紧盯不放,下狠心、出重拳,从根本上杜绝“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为此,一是追责要“狠”。要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要权责明确,落实到岗,量化到人,有责必负责,失职必追究,营造“不落实不行,不好好落实不行,落实不好不行”的浓厚氛围。二是心肠要“狠”。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党的事业为重,对那些不落实的、不干事的,不要讲情分、留面子,敢于“唱黑脸”“当包公”,敢于动真碰硬、以硬碰硬,不怕得罪人,强化责任,从严要求。坚决纠正那些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错误观念,坚决避免那些阻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当行为,坚决处理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党员干部。[3]三是监督要“狠”。专门监督上,监察、审计、纪检等专门的监督机关在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监督时,要及时跟进,对落实不力的加大查处力度;社会监督方面,要深化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等,畅通监督渠道。同时,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手段,如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作用,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对各项工作落实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督。[3]
二、“狠抓落实”的中心和重点——“抓”
抓落实既是一种领导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方法得当,如顺水行舟;方法不当,则如逆水航行。抓落实要抓到“点”上。
“狠抓落实”,其中心和重点是“抓”。“抓”之要义:
第一,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落实的责任体系,把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个人,以责任的落实带动工作的落实。工作指导依据责任,工作运行依据责任,工作监督依据责任,确保事事有人抓、有人管、落实好。
第二,抓重点。也就是抓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那些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那些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紧迫任务;还要抓热点、难点,抓落实中的关键问题,以此带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三,抓基层。基层是抓落实的重中之重,中央的许多大政方针、惠民政策等都要通过基层来落实,矛盾解决、民生建设等很多工作也要在阶层化解、完善。因此,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对待基层工作,基层工作人员,要以表扬和帮助为主,树立基层工作人员形象和威信,推动工作落实。[4]
第四,抓合力。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抓落实要“众人拾柴”,而不要单打独斗。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抓落实的主体,要亲临一线、带头冲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当好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领头雁。同时,还要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会用人,用好人,使之各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众人能移万座山”的生动局面。
第五,抓协调。抓落实离不开上下左右团结协作,因此要善于沟通协调。对上,要多汇报;对左右,要多交流,互相支持配合;对下,要多指导帮助,不能盛气凌人,颐指气使。[5]
三、“狠抓落实”的目标和指向——“实”
抓落实的目的在于把要求和目标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成果。口号喊得震天响,不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只见踩油门,不见车轮转”,这不是抓落实,而是阻碍落实。
“狠抓落实”,其目标和指向是“实”。“实”之要义:
第一,是干“实”事。干“实”事,就是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表面文章不做,花架子不搞,空口号不提,虚假繁荣、虚假政绩不追求。对领导干部来说,群众有需求的事才是实事,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把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放在首位,当作中心工作来做,把这些实事落实好、解决好,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打基础、利长远、有效益、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第二,是“实”干事,就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就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实实在在地甩开膀子干,抡起锤子敲,挽起裤子涉险滩。
第三,有“实”招。所谓“实”招:一是方案要“实”,即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集中群众和专家智慧,制定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科学可行、能出实效的落实方案。二是措施要“实”,即要有一套保证方案落到实处的保证措施,保证“责任到人,赏罚分明”。[2]
第四,求“实”效。工作落实是实实在在的事,必须抓出实绩。比如,抓环保,为的是“让老百姓喝到放心的水,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振兴乡村,是为了让农村变得更美、农业变得更强、农民变得更富,等等。一系列好政策,每一项重大工作,都要求“实”效,让群众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J].求是,2011(6).
[2]田各.狠抓落实:一要“狠”二要“实”[N].深圳特区报,2005-06-07.
[3]夏廷堂.抓落实必须有狠劲[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14193846.html.
[4]薄钢.抓落实抓什么[N].学习时报,2015-01-26.
[5]尹江涛,邓智宁.抓落实要抓在“点”上[EB/OL].http://sc.china.com.cn/2019/nanchong_recommend_0109/305028.html.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