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冬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意识的主阵地。新时代思政教育要求高校从思政课堂扩展到课堂思政,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准则,不断适应学生成长要求。在当前思政教育现状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整合资源,多方调动,在课堂内容、师资建设、线上线下等方面不断提高思政课吸引力。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堂;课堂思政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高等院校要在把握学生思想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形成立德树人更大的协同效应。
2现状分析
2.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内外因素共同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逐渐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点:1)总体上思想主体方面是积极向上的,政治取向端正,具有较为强烈的爱国情怀,日常基本上能够关心社会热点。但在行为规范上,普遍存在与思想脱节的现象,功利性较强[1]。2)在理论学习方面,由于基础薄弱,学生普遍存在抵触心理或厌学心理,对于课堂讲授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接收,态度不够端正。因此,也影响了相关教师上课的效果和授课的积极性。3)在实践方面,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他们普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抗压能力偏弱。4)在心理健康方面,大部分高职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意识,但由于年龄和认知发展的局限,高职学生心理冲突表现明显。调查显示,有接近1/4的学生排斥家长的意见,在产生负面情绪时,有近40%的学生无法找到合理的倾诉渠道[2]。因此,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发生突发事件。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形成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与其他高等学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薄,不能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对专业知识的求知上缺乏兴趣,缺少进取心,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2.2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形式
虽然高校思政课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系统化和常态化发展,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3]。1)专业课与思政课关系认识有偏差。由于专业技术素养和专业课是毕业求职过程中就业招聘单位主要考虑的部分,而且容易量化,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考核机制和重视。2)课程内容陈旧。教育部长陈宝生曾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不适应大学生的需要,“配方”比较陈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很好的跟上时代节奏,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3)教学方法有待改善。思政课内容相对抽象,需要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实践,一旦教学方法陈旧,就会直接影响课堂出勤率,继而影响教学改革创新的效果。思政课应该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但就目前而言,一人堂、满堂灌等理论教学方法仍然较为普遍,造成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脱离[4]。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就是强调所有的课程均应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这对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专业素养、理念发展创新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相关对策
3.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要想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要坚持思想理论课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只有往学生心里走,深里去,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5]。在一段时期内,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新形势下高校尤其要合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堂“既营养全面,又好吃不腻”,把思政课讲的有滋有味。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播放短视频、进行虚拟体验、播放楷模的故事、爱国爱校电影等,让思政课内容更有信服力和吸引力,传播网络正能量。
3.2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办好思政课,责任首先在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一方面,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要为全体教职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的平台,引导广大教职工提高“四个意识”,努力成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全体教职工要坚定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面对学生们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旗帜鲜明的予以反驳,并善于运用自身人格魅力,丰富学识在学生心理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当前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自身素质普遍能够满足学生教学需要,但是,我们也应该逐渐发挥专业课教师队伍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前一分钟”、“课间三问题”、“课后一对象”思政教育新模式,让思政教育“无孔不入”。
3.3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思政课堂亲和力
讲好思政课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以教师为主体,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在理论理解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影响了思政理论的说服力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提升学生兴趣为导向,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6]。比如借用情景教学法,针对某些社会热点进行课堂辩论或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热情;开展校外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课堂。要鼓励学生读原著,读原文,在原汁原味中体会理论知识的深刻内涵。教师应善于利用一些正面的热点话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程参与性,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4总结
总体而言,讲好思想政治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需要汇集全党全校的力量。我们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师协同配合、学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坚持围绕新时代学生发展特点,尤其注重发挥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优势,发展一批优秀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创新课堂形式,提高教师素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让学生成为思政课的铁杆粉丝。
[参考文献]
[1] 赵锋;邹忠.基于高职学生特点创新思想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2]王红艳;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8年20期.
[3]杨孝富;牢牢把握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地位[J].高教学刊.2018年18期.
[4]封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拓展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5]娄晓敏.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
[6]赵海男.方鸿志;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J].淄博师专论丛.2018年03期.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