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能

2019-02-06 03:56鄢旭于宏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新动能校本研修教师队伍建设

鄢旭 于宏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能既是对传统教师能力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超越。“校本研修”项目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和专业素养滞后于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等问题,探索学校内部的教师培训方案,对于培育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能而言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建立项目化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可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新动能 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034-02

2018年是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之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也随之启动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将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自此,全国教育系统先掀起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浪潮。在这一背景下,吉林省永吉县由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机制衍生出来的校本研修项目在2018年5月悄然拉开了序幕。

一、两个超越:教师队伍建设新动能的构成

校本,即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则指的是以学校和教师为本,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目标,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方式。20世纪中叶美国兴起“校本运动”,2004年由上海教育科学院顾泠沅教授首次提出“校本研修”,2005年全国教师教育年度会议强调要认真开展校本研修经验总结。至此以后,校本研修已经被许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列为教师培训计划。永吉县的校本研修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具体包括学校内部自主阶段(2011—2015年)、網络研修阶段(2015—2016年)、混合式研修项目实施阶段(2018年至今)。从校本研修的发展阶段来看,校本研修确实是对建设与教育强国目标相匹配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对建立教师教育体系和专业制度体系作出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迈出了实质性转换与发展的步伐,对促进形成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格局起到了积极作用。校本研修项目体现在“地域”和“理论”两个层面的超越,这从永吉县校本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得到诠释。

2018年7月永吉县正式启动了学分管理机制下的校本研修项目实施工作,全县教育系统共35所学校(包括两所公办幼儿园)2300多名专任教师参加了校本研修项目,主要由学校与教师进修学校协同开展,学校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派出专职人员,专职人员负责专题讲座、项目绩效评估及意见指导,教育局负责经费支持,三方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校本研修项目实施一年来,积累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和经验,效果值得肯定。

1.超越地域:促进教师间共同进步

永吉县校本研修项目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实现了校内研修和学区内学校间联动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揭示校本研修项目的特点,教师在学区基础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本学校教学中积极实践和反思,这就决定了校本研修项目的发展趋势必然带动不同地域教师的共同进步。

2.超越理论:侧重应用性

校本研修的本质就是教师将研修过程中学习的理论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就决定了校本研修项目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应用性的项目。校本研修项目要结合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的变革和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的需要,设立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培训项目。教师终究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理论转向实践,实现创新思维向创新成果的成功“转码”,而校本研修项目正是这种“转码”的提前演习。

二、方向重构: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1.自外而内: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师教育适应国内外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完成“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这一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建议从两个方面推进。首先,创新理念,树立教师教育科学质量观。把教师教育的关注点与出发点界定为“做得如何”。在教师教育中适当加入信息反馈和评估等内容,提高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其次,激发教师能量,让教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和思想宣传者,让信仰的力量不断内化为工作动力。此外,还要探寻教师教育规律,开发新时代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与资源,扎根教师教育的实务和实践,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指引教师教育的新发展。

2.多重并用:落实教师队伍建设新需求

种种迹象表明,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如部分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校园欺凌及性侵害等新型校园安全问题对教师依法治教能力提出考验。显然这些新问题对如何落实教师队伍建设新需求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在此背景下,采用多重手段满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需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首先,加快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确立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工作,加快重点领域特别是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建设进程。同时,为了回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潮流,应加快与教育信息化相匹配的规范的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其次,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立足于教师的自身特点,尊重教育规律,探索提升中青年教师学术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策略,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和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加强经费问责,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对于目前实施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要加快制定严格的经费问责机制,要对相关机构、人员形成问责压力,保证经费的使用与问责相结合,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重点用于教师待遇保障、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

3.转换范式:协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自愿为前提,以共同愿景为纽带,以参与、对话和合作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指出,“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仍存在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对合作文化的认识也较为匮乏,加上长期因循守旧与墨守成规的心态导致学习权利意识匮乏。这些问题都表明,若想重塑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则需协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采取分布式领导方式,唤醒教师的学习意识,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的能力,希冀达到共同进步的愿景。

参考文献:

[1]李福华.论国家力量介入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性需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6).

[2]李奕,赵兴龙.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能:北京市教师走网带来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9(1).

[3]朱忠明,常宝宁.学习者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转型发展[J].教师专业发展,2018(4).

[4]朱旭东,胡艳.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教师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李琼,丁梅娟.社会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新动能校本研修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鲁企“新动能”
最美“乡下人家”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