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飞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国内的不断推进,国内教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么过于重视自己“教”的过程,要么过于强调学生“学”的成效,显而易见,用今天的教学眼光来看这既不是最高效的也不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因为“教”与“学”不是两个单独拆开的个体,它们是相互影响的,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因而,在当今的教育背景和环境下,就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来说,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课堂进行一定的改进,将“教”与“学”相结合,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与“学”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主要是以数学教材为核心,教师通过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任务,从教材入手机械式地教授学生概念,计算法则,解题思路等等.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机械式的学习,缺乏发散思维和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差,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无法独立去解决.所以想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就必须将“教”与“学”相结合,以此来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因此,吗,笔者就“教”与“学”对高效课堂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打造“教”与“学”相结合的高效课堂等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教”与“学”对打造高效课堂的影响作用
在传统“教”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讲台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说教,而学生则坐在台下“云里雾里”地听讲.这样的课堂造成学生“被动式”地听讲,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不出来.学生的思想被教师牵引,没有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产生麻木厌学的情绪也没有及时得到调整,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低下.而在传统“学”课堂就是课堂以教材教材为主体,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或者书中的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把知识的“学”和“用”分成两个独立的个体,做不到真正的学以致用.长此以往,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感觉疲惫不堪,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从而导致数学的学习效率也降低.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缺一不可,但也不能“一家独大”,而是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教”与“学”做到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也需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自觉地去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学会去自己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养成学习数学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提高数学成绩.
二、如何打造“教”与“学”相结合的高效课堂
要想打造“教”与“学”相结合的高效课堂,就需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一)首先从“教”方面来说,在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来看,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逐步转移到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面来,而教学方法也应该由此得到创新和改革.
第一,教學模式开放化.一般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由教师引进开放性的课题,而鼓励学生主动独立地去思考如何解题,在思考和解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发散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数学活动.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活动可以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
第三,在教师的教学中同时学会自行探索.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发散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只是单凭听教师讲,是很难听得懂的.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接受教师的教导,同时也需要自己独立去探索去思考题目的解决方法.
(二)其次,再从“学”的方面来说,如果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也是无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因而,也需要在这种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改变.
第一,做好预习工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新一步内容的教学或者学习之前,都应该做好预习工作,这样才能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框架有一个大体的理解.
第二,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增进学生教师之前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及时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思维变化,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馈,做到能够不懂就问,遇到的问题当堂解决.
三、结 论
总而言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所共有,它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主舞台,同时也是学生的主战场,我们只有平衡好“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真正的“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立家.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与“学”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4.
[2]王正军.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8-79.
[3]刘新海.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