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恶劣心境的包围圈

2019-02-06 04:02王雯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方白日梦治疗师

王雯

小方自述:“从小,家人常嘲笑我是个呆子。后来发现自己确实呆,就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开始闷闷不乐。初一那年,记忆力已开始衰退,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严重影响了学习。我的自尊心又特别强,生怕别人嘲笑我、说我笨。所以心理压力特别大,常故意上学迟到。”

心理分析:关于自身(如自卑或自信的个性特征)的潜在信念,是在童年期(主要是在6~12岁)发展形成的。在童年期,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来自父母、老师等外界的评价,并内化为自我,故而周围人消极的评价易形成自卑的个性。一般来说,越自卑的人自尊心越强。

小方自述:“父亲不务正业,父母常吵架。我小时候父亲对我拳打脚踢,我很讨厌父亲。有时我在哭,或者我生病了,母亲也不理睬我。”

心理分析:每个人最先看到的婚姻,就是自己父母的婚姻。小方从小看到父母经常吵架,而这样的婚姻中的孩子也很不幸福:母亲在情感上漠视他,父亲对他拳打脚踢。这些使小方无意识地认为,婚姻中的各方都充满了痛苦和不幸。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时期的无意识的经验并没有被完全忘记,当他面对婚姻时,那些痛苦和不幸的感受就可能重新被激活,导致对婚姻的恐惧,从而产生回避行为。

小方自述:“童年时,叔叔欺负我家,追打父母,当时我想杀掉叔叔。”

心理分析:爱恨冲突和矛盾情感容易导致抑郁情绪,而抑郁的根源则是愤怒。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如愤怒)总是要竭力地寻求宣泄。如果这种冲动对外界实施(比如小方对父母的愤怒),可能会导致良心的谴责和罪恶感。因为子女对父母有一种天生的、与生俱来的爱,正如父爱与母爱一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小方一方面对自己的父母有愤怒,但当“叔叔追打父母时我想杀掉叔叔”,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因此,這种愤怒冲动不可能施之于其父母,就只能对内转向自己,即自己对自己的愤怒、自责和自我怨恨,以及自我惩罚及赎罪。这就是抑郁和消极观念的根源。

小方自述:“我有个不良习惯:特爱幻想。整天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想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荣誉的事,比如在某些场合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

心理分析:白日梦也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得成功,就通过幻想去满足。小方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渴望通过成功来克服自卑。但现实生活中他无法办到,于是就通过绘画、文学及幻想等白日梦寻求满足。同时,通过生活在幻想虚幻的世界,来回避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小方的白日梦。

通过以上深挖的心理分析可以发现,小方内心对父母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是导致他内心冲突和抑郁的根源。一个人对父母的爱是天性和不可改变的,因此,如何化解小方内心对父母等人的愤怒和仇恨,是对他进行心理治疗的最主要环节。

首先,化解内心的愤怒和仇恨。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使小方宣泄愤怒,当他的愤怒情绪宣泄完后,就会对父母产生新的感觉,然后理解父母。因为内心的矛盾会削弱自己的力量,通过帮助小方在内心中进行自己与父母的谈判,可以使他的心灵变得和谐,更加有力量。

其次,释放负面情绪。压抑的愤怒及痛苦会导致心理症状,因此,解除症状的关键,在于使小方压抑多年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通过心理治疗师的帮助,让小方去回忆痛苦的记忆,并且说出来,让过去的事情一步步、一桩桩露出真相,情感就会在这种大量的宣泄中得以释放,症状就会消失。

最后,走出白日梦。小方所回避的是过去的痛苦记忆,因此,治疗师需要帮助小方从白日梦中走出。在治疗的过程中,早期的创伤性因素会进入治疗情境,一些失败的环境因素也会再现,但此时容纳性的环境替代失败的环境,小方就会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完全的修复,并做出根本的改变,从而使他从对过去的“固着”状态回归现实世界,走出恶劣心境的包围圈。

猜你喜欢
小方白日梦治疗师
一块小方表
可爱的白日梦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三陪”服务